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集胞藻PCC6803中膜脂合成基因的鉴定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罗泉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2007-10-09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授予地点水生生物研究所
导师徐旭东
关键词集胞藻6803 膜脂合成 plsX PpetE
其他题名Identification of a membrane lipid synthesis gene in Synechocystis sp. PCC 6803
中文摘要蓝藻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集胞藻(Synechocystis sp.)PCC6803是一种单细胞蓝藻,既可以自养生长,也可以利用葡萄糖异养生长,是蓝藻分子遗传学研究中的重要模式之一。集胞藻6803的膜系统包括外膜、质膜、类囊体膜,其膜脂的合成都是从对G3P(sn-甘油-3-磷酸)的两步脂酰化开始的。原核生物的sn-1位脂酰化反应由PlsB(即GPAT,sn-甘油-3-磷酸脂酰转移酶)或者PlsX(磷酸转移酶)和PlsY(酰基转移酶)蛋白协同催化完成,sn-2位脂酰化反应由PlsC(即LPAAT,溶血磷脂酸脂酰转移酶)催化。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在集胞藻6803中鉴定与膜脂合成过程相关的基因,并实现对它们的调控。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1. 通过集胞藻6803基因组文库互补E. coli 膜脂合成突变株BB13(plsB-plsX-),筛选到了与膜脂合成有关的重要基因slr1510。slr1510与plsX相似,编码G3P sn-1位脂酰化反应中的一个磷酸转移酶。免疫印迹检测显示PlsX位于蓝藻总膜内。 2. 利用一个受铜离子调控的启动子PpetE来调控slr1510的表达。结果发现,在关闭slr1510表达的情况下,藻细胞的生长和各项生理指标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表现为:色素含量明显减少,类囊体膜结构破坏,光合放氧能力消失,呼吸作用大大降低,蛋白质发生降解。这些结果支持slr1510在膜脂合成过程起重要作用。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0-11-16
页码75
源URL[http://ir.ihb.ac.cn/handle/342005/12214]  
专题水生生物研究所_中科院水生所知识产出(2009年前)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罗泉. 集胞藻PCC6803中膜脂合成基因的鉴定[D]. 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2007.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水生生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