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六溴环十二烷(HBCDs)立体异构体的生物累积特征及其细胞毒性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张晓岭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8-06-15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授予地点水生生物研究所
导师徐盈
关键词六溴环十二烷 UPLC/MS 手性对映体 电子废物 细胞毒性
其他题名Study on bioaccumula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cytotoxicity of hexabromocyclododecane stereoisomers
中文摘要六溴环十二烷(HBCDs)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近年来,HBCDs的环境问题正日益引起国际上的高度关注。本文建立了环境样品中痕量HBCDs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定性定量分析方法,调查了我国典型电子废物拆解地区土壤、蔬菜、底泥和淡水生物样品中HBCDs的浓度水平及其立体异构体构成。同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在反相C18柱和PM-β-环糊精柱上成功分离制备出高纯度的α-, β-和γ-HBCD三种非对映异构体及(+)和(-)-α-, β-和γ-HBCD六种手性对映体标样。在此基础上,以人肝癌细胞株Hep G2为离体模型,综合评价了HBCDs立体异构体的细胞毒性。所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建立了环境样品中痕量HBCDs的UPLC/MS分析方法。样品经索氏抽提后,过混合硅胶和氧化铝色谱柱分离纯化,HBCDs用UPLC/MS在ESI模式下以选择离子监测(SIM)方式进行检测。方法的添加回收率为79.3±10.2%-109.9±13.9%,α-, β-和γ-HBCD的检出限分别为20、45 和 15 pg。 2. 利用UPLC/MS法对我国典型电子废物拆解地区土壤、蔬菜、底泥和淡水生物样品进行分析发现,HBCDs在土壤和蔬菜中的平均浓度分别为61.34±31.25和458.87±296.43 pg/g 干重;但在底泥、田螺、鲫鱼和泥鳅中的平均浓度分别达到了14.19 ±10.88 ng/g 干重,186.16±83.16、377.27±189.97和1791.27±897.77 ng/g 脂重,这些结果表明我国局部地区的淡水生物已受到HBCDs的严重污染。 3. 研究发现,HBCDs的生物累积具有非对映体和手性对映体的选择性。底泥样品中作为最主要优势异构体的γ-HBCD,约占总HBCDs的62.94%,而在生物样品中却以α-HBCD为主要优势异构体,约占总HBCDs的63.12-77.27%。这可能是因为γ-HBCD在生物体内的代谢速率更快所致;就手性对映体而言,田螺选择性地累积(-)-α-和-γ-HBCD,而鱼类样品则选择性地累积(+)-α-和-γ-HBCD,表明手性对映体生物累积的选择性累积具有物种的差异。 4. 首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的反相C18柱和β-环糊精柱,从技术级HBCD混合物中成功制备出HBCDs手性对映体标样 α-, β-和γ-HBCD,及其相应的手性对映体。经UPLC/MS鉴定发现,各异构体纯度>98%,为下一步HBCDs的毒理学研究创造了条件。 5. 以Hep G2细胞为模型,首次开展了HBCDs异构体的毒性研究。不同细胞毒性终点的试验结果一致表明, HBCDs非对映异构体的细胞毒性大小顺序为γ-HBCD ≥ β- HBCD > α-HBCD,而其手性对映体的细胞毒性大小顺序为:右旋异构体((+) α-, (+) β- and (+) γ-HBCD) 大于其相应的 左旋异构体((-) α-, (-) β- and (-) γ-HBCD)。研究还发现,HBCDs异构体诱导的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和LDH释放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这预示着HBCD异构体的致毒机制可能介导于氧化损伤。 以上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和研究HBCDs立体异构体,尤其是其手性对映体的环境行为,生物毒性及其生态风险评价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0-11-16
页码110
源URL[http://ir.ihb.ac.cn/handle/342005/12292]  
专题水生生物研究所_中科院水生所知识产出(2009年前)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晓岭. 六溴环十二烷(HBCDs)立体异构体的生物累积特征及其细胞毒性研究[D]. 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2008.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水生生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