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淡水甲藻的形态鉴定和分子鉴定方法探索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胡圣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2008-06-17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授予地点水生生物研究所
导师胡征宇
关键词波兰多甲藻 毒素 水华 单细胞PCR 多重置换扩增 全基因组扩增
其他题名MORPHOLOGICAL IDENTIFICATION OF FRESHWATER DINOFLAGELLATES AND EXPLORATION ON THEIR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中文摘要甲藻门藻类是一类重要的浮游植物,广泛分布在淡水和海水中。它们也是形成水华的主要优势种类之一,其中不少种类还能产生毒素,海洋藻毒素种类中的73%-75%由甲藻类产生;淡水产毒甲藻种类稀少,目前确切记载的只有波兰多甲藻(Peridinium polonicum)一种。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我们确认在湖北香溪河高阳镇河段发现的一种甲藻为波兰多甲藻,中国新记录,这种甲藻可以在水库或池塘形成水华,造成鱼类死亡,因此其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值得关注。 一直以来,基于形态学的甲藻的类鉴定都非常困难,对甲藻进行分子系统学研究,一般需要大量的甲藻纯培养物,由于淡水甲藻实验室培养非常困难,我们尝试用单细胞PCR技术扩增甲藻的某些分子标记,实验结果表明,冻融法是最适合单细胞PCR的细胞裂解方法,在单细胞PCR扩增酶系统的选择中,TakaRa Ex Taq及其配套系统具有明显的优势。从材料的保存方法来看,80%乙醇是单细胞PCR最好的材料保存方法。细胞数量并不是影响单细胞PCR结果的主导因素。 单细胞直接PCR技术虽然有许多优越性,但是其成功率较低,每次挑选的细胞只能用于一次分析,难以分析多个位点,为此我们使用多重置换扩增法从甲藻单细胞中扩增出了甲藻全基因组DNA,产物片段大,产量和纯度高,足以满足绝大多数基因组分析需求。另外,我们还对比了单细胞直接扩增和先进行多重置换扩增然后进行二次PCR扩增结果的差异,试验表明,在某些容易扩增的区域,两种方法可以达到相当的效果,但是对某些较难扩增的区域,则只有先通过全基因组扩增后才能获得理想的结果。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0-11-16
页码74
源URL[http://ir.ihb.ac.cn/handle/342005/12328]  
专题水生生物研究所_中科院水生所知识产出(2009年前)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胡圣. 淡水甲藻的形态鉴定和分子鉴定方法探索[D]. 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2008.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水生生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