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砷对微囊藻生长影响及其形态转化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王畅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2008-06-13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授予地点水生生物研究所
导师刘剑彤
关键词微囊藻 砷酸盐 磷酸盐 细胞密度 形态分析
其他题名The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Arsenic on the Growth of Microcystis aeruginosa and the Arsenic Speciation Transformation
中文摘要本文采用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905和砷酸盐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砷对微囊藻生长的影响以及探讨由于微囊藻对砷胁迫的响应致使砷形态的变化。采用显微镜进行细胞计数研究砷对微囊藻生长的影响,采用HPLC-HG-AFS检测微囊藻胞外培养基中砷的形态考察微囊藻对砷胁迫的响应。微囊藻胞外培养基基体复杂,在砷形态分析中采用基体匹配法消除基体干扰。 研究分析结果如下: (1) 微囊藻胞内胞外缺磷条件下,砷对微囊藻毒性较强、致毒作用较快,并且砷对微囊藻毒性随砷酸盐浓度升高明显增强,随微囊藻生物量变大稍微减弱。此条件下砷采用Pit机制进入微囊藻胞内,微囊藻细胞迅速吸收大量砷酸盐并还原为亚砷酸盐,但甲基化过程慢,且MMA是甲基化过程的中间产物,最终胞外检测到As(III)、DMA、As(V)。 (2) 在低磷浓度、中等磷浓度和高磷浓度条件下,砷对微囊藻毒性都不明显、致毒缓慢,砷对微囊藻毒性随砷酸盐浓度升高稍有增强,随微囊藻生物量变大而减弱。这些磷条件下,砷均采用Pst机制进入微囊藻胞内,微囊藻细胞吸收砷酸盐缓慢,还原得到的亚砷酸盐可完全甲基化为最终产物DMA,所以胞外仅检测到DMA、As(V)。但在高磷、高砷条件下,砷进入胞内虽然缓慢但量大,所以还原而来的亚砷酸盐不能完全甲基化排出胞外,胞外检测到As(III)、DMA、As(V)。 (3) 砷对微囊藻生长影响在微囊藻生长规律中的迟滞期时效果最明显。其原因是在迟滞期微囊藻代谢活跃并且酶活性强,对砷酸盐吸收和还原速度快,产生毒性明显。 总之,在不同磷酸盐浓度条件下,砷对微囊藻生长影响及其形态转化的研究结果表明:磷酸盐浓度控制砷进入微囊藻胞内采用的机制,从而决定砷对微囊藻生长影响和砷的形态转化。并且就微囊藻对砷的生物转化这方面而言,在低磷和中磷条件(与环境供磷水平相当)下,微囊藻将高毒性无机砷转化为低毒性有机砷,砷和微囊藻作用对环境不会产生扩大性危害。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0-11-16
页码70
源URL[http://ir.ihb.ac.cn/handle/342005/12374]  
专题水生生物研究所_中科院水生所知识产出(2009年前)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畅. 砷对微囊藻生长影响及其形态转化研究[D]. 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2008.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水生生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