鱊头槽绦虫的系统发育和鲤蠢目绦虫的分类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习丙文 |
学位类别 | 博士 |
答辩日期 | 2009-06-02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授予地点 | 水生生物研究所 |
导师 | 王桂堂 |
关键词 | 系统发育 ITS cyt b, 鱊头槽绦虫 系统地理学 协同进化 种群扩张 种群分化 鲤蠢目绦虫 |
中文摘要 | 鱊头槽绦虫(绦虫纲,头槽目)是东南亚地区常见的一种淡水鱼类寄生绦虫。随着宿主鱼类的贸易和引种,其在世界范围广泛传播。在此前的报道中,鱊头槽绦虫被发现感染多达100多种宿主鱼类,并且具有很高的种群多样性。本文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了鱊头槽绦虫的分类、系统发育、系统地理学、以及与宿主间的协同进化等方面的内容;此外,还对中国鲤蠢目绦虫进行了初步的分类学研究。 以ITS rDNA 和线粒体cyt b 序列为分子标记,分析了来自国内外不同地区和宿主鱊头槽绦虫的分子变异和系统发育。结果显示目前形态种鱊头槽绦虫是由2大谱系(A和B)组成的隐存物种复合体。这2大谱系间具有显著不同的宿主特异性,但它们在中国的地理分布却相互重叠。根据谱系A和B间的遗传差异和同域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作者认为这2大谱系应为2个独立的物种,并讨论了这2大谱系间可能存在的生殖隔离和物种形成机制。 以线粒体cyt b 序列为分子标记分析了鱊头槽绦虫在中国的系统地理分布格局以及与宿主马口鱼间的协同进化。结果显示鱊头槽绦虫谱系A和B进一步分化为5个亚分支(A1,A2,B1,B2,B3)。谱系A和B具有不同的历史进化过程;谱系A经历了种群分化和扩张的复杂过程,而谱系B种群间分化则主要由于不同水系间的地理隔离。作者推测珠江水系上游可能是鱊头槽绦虫在中国的发源地。寄生在马口鱼上的鱊头槽绦虫与宿主间协同进化分析显示出一致的系统地理分布格局。根据本研究的结果作者推断寄生在日本马口鱼上的鱊头槽绦虫可能属于谱系B,并建议寄生在草鱼、餐条等鱼类上的谱系A重新使用九江头槽绦虫种名。 鲤蠢目绦虫分类学研究记录和描述了纽带科许氏属1新种:蛇鮈许氏绦虫,新种,和1新记录:罗斯许氏绦虫;以及纽带科1属种新记录:梭形纽带绦虫属和矢梭形纽带绦虫。 |
语种 | 中文 |
公开日期 | 2010-11-16 |
页码 | 100 |
源URL | [http://ir.ihb.ac.cn/handle/342005/12404] ![]() |
专题 | 水生生物研究所_中科院水生所知识产出(2009年前)_学位论文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习丙文. 鱊头槽绦虫的系统发育和鲤蠢目绦虫的分类研究[D]. 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2009.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水生生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