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长江泛滥平原水体底栖动物的宏观生态格局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潘保柱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9-02-10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授予地点水生生物研究所
导师王洪铸
关键词群落特征 水文干扰 营养水平 生态需水 底栖动物 泛滥平原水体
其他题名Macroecological patterns of macrozoobenthos in the Yangtze floodplain waters
中文摘要本研究于2001-2008年对长江泛滥平原31个代表性湖泊及干流武汉段的实地调查,系统开展了底栖动物的宏观生态学研究,取得如下主要结果:(1)以底栖动物为指示生物,并结合环境特征,将湖泊划分为通江湖泊、长江故道、草型湖泊、草藻过渡型湖泊和藻型湖泊。(2)通江湖泊底栖动物具有物种多样性高、双壳类丰富和生产量高等特点。故道的底栖动物以螺类和昆虫为主,但是有较多的流水性和冷水性种类。草型湖泊底栖动物以小型附草螺类占优;藻型湖泊底栖动物以耐污的颤蚓科寡毛类和摇蚊幼虫占优。(3)影响泛滥平原湖泊底栖动物群落格局的首要因素是水文干扰强度,其次是水体营养水平。在两个环境梯度上,底栖动物类群的现存量和生产量呈现三种格局。在中度水文干扰时,底栖动物不仅物种多样性最高,生物量和生产量也达到最大。(4)底栖动物环境需求划分为耐污性、附草性、流水性和广布性四种模式。(5)流量为21000m3/s时长江武汉段底栖动物栖息地可利用面积达到最大。本研究全面系统地阐释了长江泛滥平原水体底栖动物群落特征;首次提出了中度水文干扰导致底栖动物生物量和生产量最大的观点。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0-11-16
页码210
源URL[http://ir.ihb.ac.cn/handle/342005/12412]  
专题水生生物研究所_中科院水生所知识产出(2009年前)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潘保柱. 长江泛滥平原水体底栖动物的宏观生态格局研究[D]. 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2009.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水生生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