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三峡库区作为长江江豚迁地保护水域可行性的初步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黄亚东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2009-06-04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授予地点水生生物研究所
导师王丁 ; 王克雄
关键词长江江豚 三峡库区 迁地保护 环境评估 可行性研究
其他题名On Feasibilities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s an Ex-situ Reserve of the Yangtze Finless Porpoise, 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asiaeorientalis
中文摘要白鱀豚和长江江豚是生活在长江中下游的两种珍稀水生哺乳动物。在过去几十年里,由于水污染、航运交通、非法渔业、挖沙和水利设施建设等人类活动的直接或间接影响,这两种动物的种群和栖息地遭到极大破坏。“2006长江淡水豚类考察”未能发现白鱀豚,长江干流的江豚数量也下降至只有大约1200头。长江生态环境的恶化和长江豚类的命运已成为国内外保护生物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长江江豚的迁地保护已经取得初步成功,但是也遭遇到一些困难。为了扩大迁地保护规模和建立更多的迁地保护种群,我们一直考虑把三峡库区作为长江江豚备选迁地保护水域,并已开展了环境可行性的初步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三峡库区背景环境是否适合长江江豚在其中生活。本研究主要内容及结果如下: 1) 三峡库区整体水质较好,干流水质优于支流。水温、流速、透明度、pH值、水硬度都能满足长江江豚生存需要。有机污染物水平较低。大肠菌群数仅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水质要求,但低于人工豚池最高含量。氮磷营养盐情况复杂且含量较高,但不会对长江江豚生活造成不利影响。除了Hg和Pb外,大部分重金属含量较低,总体上看,重金属含量与长江中下游江段差别不大。 2) 水面交通强度明显低于长江中下游江段,岸线曲折,水体较深,有利于江豚躲避船只。没有大型船只通过时,水下噪音不会影响豚类活动。尤其是支流库湾,基本没有大型船只活动,水下非常安静。但库区干流航行的“水翼飞艇”速度快,产生的噪音非常大,必须设法克服或减轻其影响。 3) 蓄水后小型鱼类和喜缓流、静水的鱼类增加,有利于满足长江江豚的食物需求。库区干流基本未见威胁长江江豚的有害渔业活动。但支流库湾分布的沉网等渔具是潜在的威胁。 4)长江江豚对栖息地的选择受食物条件影响较大。从长江中下游考察的经验来看,三峡干流很难找到类似中下游的栖息地,但在支流回水区有若干小面积的适合洲滩,适合江豚在其附近栖息。 5)对后期的运输、暂养、释放及跟踪监测等方案进行了初步设计。 综上所述,对渔业及航运活动进行一定的调控和管理后,将部分长江江豚群体从长江中下游引入三峡库区是一项极具潜力的、可行的迁地保护措施。但应注意控制外源污染对三峡库区水质的不利影响。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0-11-16
页码85
源URL[http://ir.ihb.ac.cn/handle/342005/12454]  
专题水生生物研究所_中科院水生所知识产出(2009年前)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黄亚东. 三峡库区作为长江江豚迁地保护水域可行性的初步研究[D]. 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2009.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水生生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