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胃瘤线虫的生活史、危害及宿主特异性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熊凡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2009-06-02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授予地点水生生物研究所
导师王桂堂
关键词胃瘤线虫 生活史 危害 宿主特异性
其他题名Life-cycle, pathology and host specificity of Eustrongylides
中文摘要胃瘤线虫隶属于嘴刺目膨结科,是一种重要的鱼—鸟共患寄生虫,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本论文运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了胃瘤线虫的生活史及其对终末宿主的危害,并初步弄清了其幼虫的宿主特异性。 本论文以家鸭为实验感染对象,从黄鳝体内解剖出胃瘤线虫幼虫,感染家鸭,研究了黄鳝体内胃瘤线虫在终末宿主中的发育过程并鉴定了其种类。首次发现寄生于黄鳝体内的胃瘤线虫为Eustrongylides ignotus。在家鸭体内,雌雄虫发育速度不同,雄虫感染后1-2 天发生第四次蜕皮,4 天后发育成熟,7-9 天死亡;雌虫感染后2-4 天发生第四次蜕皮,9-17天产卵,然后死亡。相对于第四期幼虫,雌虫成虫体积发生了151%的增长,雄虫成虫体积增长不明显。 利用黄鳝体内的胃瘤线虫感染不同年龄的家鸭,统计感染率和致死率,了解病理变化。发现胃瘤线虫的感染可导致家鸭腺胃发生严重的机械损伤,导致剧烈的炎症反应。 收集不同地区、不同鱼类宿主体内的胃瘤线虫,以ITS rDNA和COI基因为分子标记,构建系统发育树,研究我国鱼类中胃瘤线虫的宿主特异性。发现不同地区、不同宿主的胃瘤线虫感染率有很大差别;我国的胃瘤线虫幼虫可分为三支,各支之间的遗传距离远远超过公认的线虫种间遗传距离;乌鳢和河鲶体内可寄生两种胃瘤线虫。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0-11-16
页码66
源URL[http://ir.ihb.ac.cn/handle/342005/12472]  
专题水生生物研究所_中科院水生所知识产出(2009年前)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熊凡. 胃瘤线虫的生活史、危害及宿主特异性[D]. 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2009.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水生生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