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不同鱼类摄食饲料中蓝藻粉的营养毒理学效应及恢复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董桂芳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9-06-07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授予地点水生生物研究所
导师解绶启 ; 朱晓鸣
关键词黄颡鱼 杂交罗非鱼 杂交鲟 蓝藻 暴露 积累 恢复 谷胱甘肽
其他题名Nutri-toxicological Effects of Dietary Cyanobacteria on Different Fishes and Fish Recovery
中文摘要本文以黄颡鱼 (Pelteo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杂交罗非鱼 (Oreochromis niloticus × O. aureus) 和杂交鲟 (Acipenser baeri Brandt × 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 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饲料中蓝藻粉对这几种鱼类的营养毒理学影响以及通过不同的恢复策略探讨其恢复能力。主要研究内容为毒素口服暴露阶段即投喂蓝藻粉饲料,恢复阶段改喂无蓝藻饲料,通过测定鱼类的生长和饲料利用(摄食、生长、饲料转化效率、营养物贮积、消化率)、肝脏组织病理变化和微囊藻毒素 (Microcystins, MCs) 在鱼体组织中(肝脏、肾脏、全肠、肌肉)中的积累了解微囊藻藻粉对不同鱼类的营养学作用及毒理作用,再通过一段较长时间的恢复后,通过上述指标观察鱼类是否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同时通过在饲料中添加抗氧化剂谷胱甘肽 (GSH) 探讨其对藻毒素毒性作用的影响。 饲料中添加蓝藻粉对黄颡鱼、杂交罗非鱼和杂交鲟产生不同的营养毒理学效应。在经过一段时间摄食无蓝藻粉饲料的恢复阶段后,摄食低藻粉组和中藻粉组实验鱼能达到较好的恢复,而高藻粉组实验鱼损伤的缓解可能需要更长的恢复时间。饲料中添加适宜量的抗氧化剂GSH可有效缓解饲料中蓝藻粉对黄颡鱼产生的毒性效应,但过高剂量可导致新的毒性作用。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0-11-16
页码145
源URL[http://ir.ihb.ac.cn/handle/342005/12486]  
专题水生生物研究所_中科院水生所知识产出(2009年前)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董桂芳. 不同鱼类摄食饲料中蓝藻粉的营养毒理学效应及恢复[D]. 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2009.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水生生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