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蓝藻球形体的分离培养及再生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孔繁翔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1987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导师黎尚豪
关键词球形体 再生 柱抱鱼腥藻 组书藻
学位专业水生生物学
中文摘要在高渗溶液中,用0.05%溶菌酶和2-5mmol 1·1~(-1)EDTA处理蓝藻Anabaena cylinarica, A.variabilis and Anacystis nidulans 细胞。5-8小时后,70-90%的细胞转为对渗透压敏感的球形体。研究了藻的不同培养方式,培养温度酶的浓度以及几种渗透稳定剂对球形体的形成率和存活率的影响。测定了EDTA处理藻细胞后外膜脂多粮的释放量。在高渗溶液中,藻细胞和经酶处理获得的球形体的光合作用活性明显下降,固氮种类的固氮活性失去。饲养层法、固体混合法和含有0.5mg·1~(-1)BA的流体悬滴培养的A.cylindrica的球形体,9天后出现再生藻落。在固体混合法培养中获得了A.nidulans的再生藻落。在第4天的悬滴培养物中,可以看到球形体发生第一次细胞分裂。再生藻落和酶处理物中残留细胞的抗溶菌酶特性有差异。用PEG和高PH/Ca诱导两种球形体(A.cylindrica and A.nidulans)融合,未能成功。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0-11-16
页码53
源URL[http://ir.ihb.ac.cn/handle/342005/12712]  
专题水生生物研究所_中科院水生所知识产出(2009年前)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孔繁翔. 蓝藻球形体的分离培养及再生[D].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1987.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水生生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