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黄土丘陵区油松人工林水热效应的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陈云明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1993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
授予地点陕西
导师吴钦孝
学位专业生态学
中文摘要本文对油松人工林水热效应进行了研究,通过系统的野外定位观测和室内计算分析得出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测定了林内透过降水量、林冠截留量、树干径流量及枯枝落叶层截留量,得出林内透过降水量(Pi)、树干径流量(S)与林外降水量(P)呈直线正比关系,即Pi=-1.199+0.829P  S=-0.1579+0.0473P;林冠截留量(I)与林外降水量(P)呈幂函数关系,即I=0.7539P0.6105;给出了林内透过降水量(Pi)与林分密度(ρ)、降水量(P)的关系式(3.4),即Pi=3.9454+0.8217P-0.0022ρ    2.分析了林内气温日、月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林内平均气温高于林外,日振幅小于林外;坡向对林内气温影响较大,坡位影响较小;林内气温以林冠层中部为高,向上、向下呈减小趋势;给出了以林外1.5m高气温(X1)预测林内不同高度(X2)气温(Y)的方程(4.1),即Y=4.1941+0.7460X1+0.0352X2    3. 分析了林内空气相对湿度的日、月变化,得出其平均值及日振幅小于林外;坡向、坡位对其影响不大;日平均相对湿度,林冠层中部>林内1.5m高处>林冠表层。    4. 分析了生长季林内,外不同土层深度的温度变化及枯落物、气温、抚育间伐、坡向坡位对林内土壤温度的影响,得出林内各层土壤温度(日、月均温)均比林外低,日振幅比林外小;与去枯落物林地相比,生长季内覆盖薄层枯落物具增温效应,厚层枯落物则具降温效应;气温与林内外土壤温度呈紧密的线性正相关;间伐30%林木生长季内平均可增加0.31;月平均土壤温度东坡>西北坡,坡下部>坡中部>坡上部。    5. 林内0300cm土层水分东坡较西北坡低1.33%,平均含水率分别为11.28%12.61%,且其在不同坡位的差异很小。根系主要吸水在0120cm土层,而其吸水深度则可达3.0m以下,林地土壤水分有效性差,在生长盛期一直处于难效状态,表现出对林木生长的抑制作用。    6.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油松树高、胸径、材积连年生长的主导气候因子分别为:降水量和10℃积温;降水量≥10℃积温和光照时数;降水量、光照时数和≥10℃积温,可见降水量和≥10℃积温在制约该地区油松生长方面起主要作用。
公开日期2011-06-27 ; 2011-07-14
源URL[http://ir.iswc.ac.cn/handle/361005/3844]  
专题水土保持研究所_水保所知识产出(1956-2013)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陈云明. 黄土丘陵区油松人工林水热效应的研究[D]. 陕西. 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 1993.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水土保持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