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贯穿流与南海贯穿流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机制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刘钦燕 ; 王东晓 ; 谢强 ; 黄企洲 |
刊名 | 热带海洋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07 |
卷号 | 26期号:6页码:1-6 |
关键词 | 印尼贯穿流 吕宋海峡水交换 体积输送 局地驱动 赤道太平洋 风场变化 |
ISSN号 | 1009-5470 |
中文摘要 | 通过绕岛环流理论和s0DA(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数据对印尼贯穿流(ITF)和南海贯穿流(即吕宋海峡水交换,LST)在1976年气候突变前后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6年后吕宋海峡水交换体积输送(LSTT)异常增大,而印尼贯穿流体积输送(ITFT)异常减少。吕宋海峡东部东风分量和南海内部的北风分量的局地驱动是导致LSTT在1976年后增加的主要因素,南海内部异常北风分量对LSTT增加的贡献能够达到53%;而赤道太平洋的西风分量则是导致ITFT在1976年后减少的主要因素,其贡献大约为61%。1976年后15°N左右的NEC(North Equatorial Current)体积输送异常增强,但总NEC体积输送异常减弱。KC(Kuroshio Current)体积输送异常增强,而MC(Mindanao Current)、NECC(North Equatorial Countercurrent)、SEC(SouthEquatorial Current)体积输送异常减弱。赤道西太平洋由风场变化通过Sverdrup动力过程产生的异常气旋性环流阻碍了太平洋水体向印度洋的输入。 |
公开日期 | 2011-07-04 |
源URL | [http://ir.scsio.ac.cn/handle/344004/6551] ![]() |
专题 | 南海海洋研究所_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刘钦燕,王东晓,谢强,等. 印尼贯穿流与南海贯穿流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机制[J]. 热带海洋学报,2007,26(6):1-6. |
APA | 刘钦燕,王东晓,谢强,&黄企洲.(2007).印尼贯穿流与南海贯穿流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机制.热带海洋学报,26(6),1-6. |
MLA | 刘钦燕,et al."印尼贯穿流与南海贯穿流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机制".热带海洋学报 26.6(2007):1-6.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南海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