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南海北部藻类粒级结构及色素成分对浮游植物吸收系数的影响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王桂芬 ; 曹文熙 ; 许大志 ; 杨跃忠
刊名海洋学报
出版日期2007
卷号29期号:1页码:38-48
关键词浮游植物吸收系数 藻类粒级结构 色素成分 生物-光学模式 水色遥感
ISSN号0253-4193
中文摘要在珠江口、广东沿岸及南海北部三个航次生物一光学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色素打包效应和色素成分的变化对浮游植物吸收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因素对吸收系数都有较大的贡献,但在不同的水体它们的影响程度各有不同.对网采浮游植物含量较高的珠江口和广东沿岸的水体而言,色素打包效应较强,对675nm处比吸收系数的贡献平均分别为40%和20%;对微型浮游植物占主导地位的南海北部航次的水体,打包效应较弱,对675nm处比吸收系数的影响平均仅为6%.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对吸收光谱进行分析,发现除叶绿素a之外的辅助色素对吸收系数的贡献主要表现在蓝绿光波段,三个航次440nm波长处对总吸收的贡献平均分别为44%,43%和53%,其中对珠江口和广东沿岸航次的水体主要是光合类胡萝卜素的吸收贡献,而对南海北部航次的水体除了光合类胡萝卜素以外还要受到光保护类胡萝卜素的影响.由于河口、近岸和外海水体藻类粒级结构和辅助色素成分对浮游植物吸收系数的贡献有明显的差异,在南海北部水体建立比较精确的生物光学模型时,需考虑藻类粒级结构及色素成分对浮游植物吸收系数的影响.
公开日期2011-07-04
源URL[http://ir.scsio.ac.cn/handle/344004/6639]  
专题南海海洋研究所_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桂芬,曹文熙,许大志,等. 南海北部藻类粒级结构及色素成分对浮游植物吸收系数的影响[J]. 海洋学报,2007,29(1):38-48.
APA 王桂芬,曹文熙,许大志,&杨跃忠.(2007).南海北部藻类粒级结构及色素成分对浮游植物吸收系数的影响.海洋学报,29(1),38-48.
MLA 王桂芬,et al."南海北部藻类粒级结构及色素成分对浮游植物吸收系数的影响".海洋学报 29.1(2007):38-48.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南海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