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中空纤维膜基吸收分离CO2过程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李合兴 |
学位类别 | 硕士 |
答辩日期 | 2008-02-24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导师 | 吴鸣/曹义鸣 |
学位专业 | 化学工程 |
中文摘要 | 全球变暖是由于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导致的温室效应加剧引起的,CO2是对温室效应贡献最大的气体。CO2气体吸收和脱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传统气体吸收装置(如填料塔和除尘器等)在工业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常常会产生雾沫夹带、液泛、漏液等问题。膜吸收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分离回收CO2的工艺,采用非多孔膜基吸收器,可防止鼓泡和膜穿透现象的发生,是一种很有前景的CO2脱除工艺。 以纤维素中空纤维致密膜组件为膜接触器,研究膜基吸收脱除CO2-N2混合气中CO2的传质机理,试验中选择不同吸收剂浓度,分别比较了一乙醇胺(MEA)、二乙醇胺(DEA)、三乙醇胺(TEA)对混合气中CO2的吸收效果,结果发现在对CO2进行吸收时,MEA溶液吸收能力要好于DEA和TEA溶液,同时考察了气液流动方式、吸收剂流速和气体流速对CO2传质速率的影响。实验发现,物理吸收时,液膜阻力较大,传质速率较小;化学吸收时,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能增强液相传质,提高CO2速率,当MEA浓度为3.5mol/L,气体走壳程,逆流操作时CO2吸收效果最好(传质系数为1.1×10-6 mol•m-2•s-1•kPa-1),同时,建立数学模型对传质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得到与实验现象相吻合的结果。 |
学科主题 | 物理化学 |
语种 | 中文 |
公开日期 | 2011-07-11 |
源URL | [http://159.226.238.44/handle/321008/114835] ![]() |
专题 |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_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李合兴. 纤维素中空纤维膜基吸收分离CO2过程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8.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