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暖温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水分问题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李海涛
答辩日期1995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导师陈灵芝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 水文学效应 降水化学 主分量分析 热脉冲技术 树干液流
学位专业植物生态学
其他题名Study on the Ecological Issues Concerne with Water Transport in Forest Ecosystems in the Warm Temperate Zone of China
英文摘要本文的研究是中国科学院院重大项目“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生产力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作者以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从森林小气候及环境特征、森林降水的水文学效应及降水化学、森林的热量平衡及蒸发散、树木个体的水分生理生态学几个方面阐述、分析了暖温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主要林分的水分及其相关生态学问题。 在森林小气候及环境特征一章,作者从不同季节的日变化和生长季的月际变化两个视角,以落叶阔叶混交林和油松林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林冠上和林下四个不同梯度的风速、气温、湿度、地温的时空动态。 在森林降水的水文学效应和降水化学一章,笔者以1993、1994年试验年度的83次降雨观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暖温带落叶阔叶混交林、辽东栎林、油松林、落叶松林、次生灌丛降水总量与各降水分量的关系,建立了单次降雨与各降雨分量的经验模型,并给出了生长季林冠作用层和林地作用层的水量分配的月际动态。在探讨上述水量关系的同时,作者还分析了前四类林分大气降水及各降水分量中N、K、Ca、S、Mg、P、Al七种元素的浓度及含量变化,就不同树种对上述元素的选择性交换作了探讨,比较了不同林分的降水化学效应差异。 在第四章,作者以落叶阔叶混交林和油松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两类林分在94试验年度生长季辐射平衡、显热通量、潜热通量、蒸发散以及土壤热通量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 在树木个体的水分生理生态部分,作者应用压力室一容积技术测定了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油松林和次生灌丛10种主要树种的水分生理指标:日最低水势值、最大膨压时的渗透势、膨压为零时的渗透势、初始质壁分离时渗透水的相对含量、初始质壁分离时的相对含水量、质外体水的相对含量、细胞最大弹性模量,并比较了不同树种间上述指标与抗旱性的关系。此外,作者还应用Li-1600稳态气孔计测定了上述林分中主要树种的日均蒸腾强度的季节动态,并比较了上下两面叶片蒸腾特性的差异。最后,作者采用九种水分生理指标对10种主要树种的抗旱性作了主分量分析,给出了综合性抗旱指标。 在第六章,作者应用热脉冲技术系统地研究了暖温带山地森林主要乔木树种的树干液流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应用时序分析方法对上述树种的树液流量变化建立了自回归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理惯性指标,给予了生理学解释。
语种中文
页码238
源URL[http://ir.ibcas.ac.cn/handle/2S10CLM1/13824]  
专题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海涛. 暖温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水分问题研究[D].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1995.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植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