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北京东灵山地区森林植物养分利用效率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邢雪荣
答辩日期1999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导师陈灵芝 ; 韩兴国
关键词养分再吸收率 养分动态 叶养分浓度 森林类型
学位专业植物生态学
其他题名A Study on the Nutrient Use Efficiency of Forest Plants in the Dongling Mountains of Beijing Area
英文摘要本文选择东灵山地区具有代表性的11种植物,研究了植物叶片养分元素动态特征以及各个层次物种、生活型和生境等对植物叶片养分元素再吸收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 1、不同物种间、以及相同物种在不同森林类型内的叶片C素含量变化程度较小;11个物种之间叶片N素养分浓度差很大,但各种植物叶片的N素含量的季节变化比较一致,大多数情况下表现为单峰型或双峰变化曲线;各种森林类型中11种植物叶片P的最高含量都出现在生长初期,以后开始下降。 2、在物种水平、养分再吸收是一种重要的养分保存机制,N素和P素再吸收率大约为50%,对这两种养分元素而言,相同生境下生长的不同植物种的养分再吸收率不同,存在显著差异,而同一植物种不同生境下养分再吸收率之间也存在差异,而S素的差异则不显著。 3、同一生活型在不同的森林类型中养分再吸收率差异不明显,同一森林类型中不同生活型的养分再吸收率差异也不明显;高养分再吸收率不是低养分环境所选择的优势性状,低养分环境中的物种主要通过延长叶片寿命和加强低养分浓度状况下的物质合成来适应低养分环境。 4、除了土壤pH值外,土壤容重、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在三种生境下都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华北落叶松林生境下的土壤养分含量较丰富,其次是落叶阔叶混交林,辽东栎林相对前二种生境其土壤养分相对低一些,但在三种生境之间养分元素再吸收率差异不显著,植物养分再吸收没有或微弱地受控于土壤养分获得的能力。
语种中文
页码101
源URL[http://ir.ibcas.ac.cn/handle/2S10CLM1/13965]  
专题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邢雪荣. 北京东灵山地区森林植物养分利用效率研究[D].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1999.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植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