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薇甘菊对其入侵地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影响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吴爱平
答辩日期2008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导师董鸣 ; 缪世利
关键词薇甘菊 化感作用 种子活力 萌发 幼苗生长 恢复
学位专业生态学
其他题名Allelopathic effects of invasive Mikania micrantha on seed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s growth of plant species in the invaded habitats
英文摘要薇甘菊主要入侵我国华南的广东、海南和云南三省,给当地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其强烈的化感作用被认为是其成功入侵的原因之一。而目前对薇甘菊化感作用的研究还较少,因而对薇甘菊化感作用的认识还有待深入的研究。另外,在对入侵植物入侵群落进行恢复时,由于入侵植物的凋落物以及生长过的土壤都还含有化感物质,常常导致恢复难以继续。因而选择抗化感能力强的物种来恢复薇甘菊的入侵地也成为该研究的一个主题。本文以薇甘菊为实验材料来研究薇甘菊化感作用对植物种子活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同时筛选化感抗性强的物种以进行薇甘菊入侵地的恢复工作。其主要结论如下: 1、薇甘菊根和叶的提取液对植物种子活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都有很大的抑制作用,并且这种抑制作用随着提取液浓度的升高以及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加强,这证明了薇甘菊具有很强的化感作用。 2、一些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在低、中浓度提取液以及高浓度提取液的短时间的处理下能被促进,不过在高浓度的提取液以及长时间的处理下都被抑制,这说明化感作用是抑制还是促进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提取液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影响。 3、薇甘菊提取液(50 g L-1)对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西葫芦(Cucurbita pepo)种子处理50-100 h就能极大的影响到其后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这说明薇甘菊在短时间(50-100 h)就能给植物产生极强的化感作用,也进一步证实薇甘菊很强的化感作用。 4、由于各物种进化历史的不同,而且各物种在对薇甘菊的化感抗性上也存在着差异,所以各物种对薇甘菊提取液的化感反应也各不相同。 5、薇甘菊根提取液对刺槐和紫薇幼苗根的生长的影响要大于叶提取液对刺槐和紫薇幼苗根的生长的影响,而对刺槐和紫薇种子萌发率、初始萌发时间、萌发速率以及幼苗株高的影响却是叶提取液的化感作用强。这支持了一个新的假设:由于物种间代谢的多样性,至少在根和叶对受试植物根的化感影响方面,对于一些物种来说根的化感作用可能强于叶的化感作用,对于另一些物种来说叶的化感作用可能强于根的化感作用。 6、薇甘菊叶提取液对西葫芦种子活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影响大,而对其后开花时间以及开花的数目没有明显的影响,这说明薇甘菊对西葫芦生活史前期的化感影响要大于对西葫芦生活史后期的化感影响。 7、薇甘菊叶的水提取液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要大于对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对非豆科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要大于对豆科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而对非豆科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要小于对豆科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对本地种的抑制作用要大于对外来归化种的抑制作用。 本研究证实了薇甘菊强烈的化感作用,根提取液对受体植物幼根生长的影响大于叶提取液对受体植物幼根生长的影响,这种化感作用可能极大的促进了薇甘菊的入侵。另外,在恢复薇甘菊入侵群落时,考虑到薇甘菊的化感作用,理应选择外来的已经归化了的非豆科植物的幼苗。
语种中文
页码93
源URL[http://ir.ibcas.ac.cn/handle/2S10CLM1/14449]  
专题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吴爱平. 薇甘菊对其入侵地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影响[D].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2008.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植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