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中国都江堰地区两种林龄森林中外生菌根真菌的多样性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陈英
答辩日期2008
文献子类硕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导师裴克全
关键词外生菌根真菌 真菌多样性 DNA测序 演替
学位专业植物生态学
其他题名Ectomycorrhizal fungal diversity in two forests in Dujiangyan, China
英文摘要外生菌根是重要的菌根类群,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外生菌根真菌参与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分。由于外生菌根真菌的宿主植物通常是一些生态系统的优势种和建群种,并且这些真菌还参与了许多森林生态系统的有机和无机元素循环、物种的竞争和共存、生物多样性的维持、生态系统的演替等过程,因而对外生菌根真菌的研究有助于对这些生态系统维持和演替机制的深入理解。作者在中国四川都江堰地区选择了两个不同林龄的森林,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了它们的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组成。比较分析了两种年龄亚热带森林下真菌群落的物种组成、密度和多样性的差异,并分析了外生菌根真菌群落与宿主植物群落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用分子方法(巢式PCR, RFLP和DNA测序)鉴定了87个土样中的ECM真菌。共检测到70种真菌,属于13目21科30属,其中,子囊菌门5目6科6属8种,担子菌门8目15科24属62种。在担子菌门中,革菌目、红菇目和伞菌目三个目的真菌为常见种。 (2) 成熟林的ECM真菌物种数、密度和物种多样性都显著高于幼林。 (3) 少数几种ECM真菌在群落中占绝对优势,而大多数种类的相对多度和相对频度都较低。重要值(IV)至少在一个样地中大于4.0%的真菌共有12种。成熟林中,IV大于4.0%的ECM真菌有8种,分别是:Russula sp.01,Tomentella sp.01,Tomentella sp.04,Tomentella sp.05,Boletales-01,Lactarius sp.01,Tricholomataceae-01,Leptodontidium sp.01;幼林中IV大于4.0%的真菌有6种,分别是:Lactarius quietus,Russula sp.01,Tomentella sp.01,Tomentella sp.02,Tomentella sp.03, Trechisporales-01。 (4) 成熟林与幼林中的优势属有所不同,成熟林以绵菌属和红菇属最丰富,幼林以乳菇属最丰富,其次是绵菌属和红菇属; (5) ECM真菌群落与乔木群落关系密切,ECM真菌群落物种多样性随着菌根乔木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增加而增加;ECM群落密度随着非菌根乔木群落密度的增加而降低;ECM群落物种数随着非菌根乔木群落物种数的增加而降低。 (6) ECM真菌群落间的相似性与菌根乔木群落间相似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即,菌根乔木群落之间越相似,则菌根群落之间也越相似;ECM群落间的相似性与非菌根乔木群落间的相似性之间无相关性。
语种中文
页码45
源URL[http://ir.ibcas.ac.cn/handle/2S10CLM1/14461]  
专题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陈英. 中国都江堰地区两种林龄森林中外生菌根真菌的多样性[D].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2008.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植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