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驱后用超分子体系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
文献类型:会议论文
作者 | 田根林 ; 陶诚 ; 樊栓狮 ; 梁德青 ; 董福海 ; 刘晓宇 |
出版日期 | 2005-09-03 |
会议名称 | 中国石油学会第一届油气田开发技术大会暨2005年中国油气田开发科技进展与难采储量开采技术研讨会 |
会议日期 | 2005-09-03 |
会议地点 | 青岛 |
关键词 | 四次采油 原油采收率 聚合物驱油 表面活性剂 超分子体系 |
中文摘要 | 聚合物驱油作为一种强化采油技术,在我国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同时随着时间的延续,许多注聚区块已进入聚合物驱的中后期.无论是实验研究还是现场观测,聚合物驱后仍有大量的残余油和剩余油存在于油藏地下,这部分油对于开发中后期的油田来讲,仍是宝贵资源.有效的开采这部分残余油,不但可以提高采收率和增加产量,又可以延长油田寿命.本研究在以往胶束,微乳液,复合体系驱油的基础上,尝试了聚合物驱后用表面活性剂超分子体系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研究.这里所指的超分子体系是各种缔合与复合体系的总称,即非单一小分子真溶液.它包括不同分子的缔合体系,组装体系及修饰或节枝共聚体系.对于有效地提高采收率,它们共有的特性是与原油有超低或者接近于超低的界面张力,体系自身应有较高的黏度,与原油,地层水有较好的配伍性,能有效地驱动残余油,提高采收率.经过研究和筛选,可以找到一些表面活性剂超分子体系,它们在一定条件下与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能达到超低的程度.有些表面活性剂超分子体系能以混相形式驱出残余油.即在降低界面张力和高黏驱替作用下,可形成推进整齐的富集油带,并逐渐扩展,直至被采出.这说明在聚合物驱后,再用超分子体系驱,能相当多地提高采收率.因此,只要所选体系合适,聚合物驱后用表面活性剂超分子体系进行四次采油是可行的. |
会议主办者 | 中国石油学会 |
会议录 | 中国石油学会第一届油气田开发技术大会论文集
![]() |
会议录出版者 | 青岛 |
会议录出版地 | 青岛 |
语种 | 中文 |
源URL | [http://ir.giec.ac.cn/handle/344007/7758]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田根林,陶诚,樊栓狮,等. 聚合物驱后用超分子体系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C]. 见:中国石油学会第一届油气田开发技术大会暨2005年中国油气田开发科技进展与难采储量开采技术研讨会. 青岛. 2005-09-03.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广州能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