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新疆雪豹种群密度监测方法探讨/Monitoring of Population Density of Snow Leopard in Xinjiang[J]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马鸣; 徐峰; Bariushaa Munkhtsog; 吴逸群; Tomas McCarthy; Kyle McCarthy; MA Ming; XU Feng; Bariushaa Munkhtsog; WU Yi-qun
刊名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出版日期2011
卷号27期号:1页码:79-83
关键词雪豹 监测方法 痕迹 红外相机 相对密度
英文摘要2004-2010年间,前后累计270多天,新疆雪豹研究小组在新疆北塔山、阿尔泰山、昆仑山、天山东部和托木尔峰地区20多个地点(山谷),对雪豹(Uncia uncia)的痕迹进行了全面调查,共计完成150多条样线,总长度接近190 km,痕迹数平均为1~3个·km-1.记录到的痕迹有粪团、嗅痕(气味标记)、足迹链、刨痕(刨坑)、爪痕、卧迹、毛发、尿迹、血迹、剩余食物(动物尸体)和吼声等.通过痕迹学的分析,初步掌握雪豹的领域范围、分布规律和相对密度.之后开展了红外相机拍摄、雪豹食物资源普查、市场毛皮调查、贸易通道调查、杀戮案件搜集、民间问卷调查、非政府组织(NGO)社区服务与牧业冲突调研等工作.同期布设红外相机36台,约2094个照相日,计50 256 h,回收胶卷71个,回收清晰雪豹照片32张,平均拍摄率或"捕获率"(capture rate)达1.53%.确定在托木尔峰250 km2范围内有5~8只雪豹活动,密度为2.0~3.2只·(100 km2)-1.在比较分析各种监测结果的基础上,讨论了新疆雪豹种群密度不同监测方法的优点与局限性.
URL标识查看原文
语种中文
资助机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源URL[http://ir.xjlas.org/handle/365004/13034]  
专题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_研究系统_荒漠环境研究室
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蒙古科学院生物研究所,乌兰巴托,蒙古; 国际雪豹基金会,西雅图,WA 98103,美国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马鸣,徐峰,Bariushaa Munkhtsog,等. 新疆雪豹种群密度监测方法探讨/Monitoring of Population Density of Snow Leopard in Xinjiang[J][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1,27(1):79-83.
APA 马鸣.,徐峰.,Bariushaa Munkhtsog.,吴逸群.,Tomas McCarthy.,...&国际雪豹基金会,西雅图,WA 98103,美国.(2011).新疆雪豹种群密度监测方法探讨/Monitoring of Population Density of Snow Leopard in Xinjiang[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7(1),79-83.
MLA 马鸣,et al."新疆雪豹种群密度监测方法探讨/Monitoring of Population Density of Snow Leopard in Xinjiang[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7.1(2011):79-83.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