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修复措施对克拉玛依砾漠区梭梭群落特征的影响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杨更强 |
答辩日期 | 2015 |
文献子类 | 硕士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授予地点 | 北京 |
导师 | 严成 |
关键词 | 微地形 植被修复 砾漠 梭梭群落特征 |
学位专业 | 环境工程 |
英文摘要 | 本文以恢复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克拉玛依盐渍化砾漠梭梭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微地形及灌溉量条件下的梭梭群落进行调查和分析,探讨了微地形及灌溉量对梭梭群落特征的影响,为砾漠荒漠植被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初步研究结果如下: 1、对平坦冲积扇干旱砾漠区进行土垄和深沟地形改造均能显著增加盐化砾漠区梭梭群落物种种类数、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降低梭梭群落植物均匀性和优势度;微地形变化对土壤pH影响不显著,能够降低土壤表层盐分含量、全盐含量、Na+、Cl-、SO42-含量;盐化砾漠区梭梭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atrick丰富度指数、McIntosh均匀度指数与总盐、Cl-达到显著的相关水平,Patrick丰富度指数与SO42-达到显著的相关水平。土垄和深沟2种形态地形的改造均对盐化砾漠区梭梭群落植被生态恢复具有促进作用,但从物种种类数、群落多样性、土壤盐分含量、土壤盐分离子含量综合分析,在盐渍化砾漠区开沟是植被重建与恢复效果最好的工程措施。 2、灌溉量的增多可以改变梭梭群落物种组成,增加草本密度和盖度及灌木盖度,但对灌木密度影响不显著;灌溉量对梭梭群落物种多样性影响显著,随着水量的增加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呈现逐渐增加趋势;由梭梭群落特征指标值可知,当年生长季节增补降水量75mm恢复效果较好。 |
学科主题 | 环境工程 |
语种 | 中文 |
源URL | [http://ir.xjlas.org/handle/365004/14677] ![]() |
专题 | 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_研究系统_荒漠环境研究室 |
作者单位 |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杨更强. 植被修复措施对克拉玛依砾漠区梭梭群落特征的影响[D].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5.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