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中的自愿移居和独立我:来自中国的证据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冯菁 |
答辩日期 | 2017-12 |
文献子类 | 硕士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授予地点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
导师 | 任孝鹏 |
关键词 | 自愿移居 独立我 关系流动性 亲亲关系 |
学位专业 | 应用心理学 |
英文摘要 | 自我构念的概念是由Markus和Kitayama首先提出来的,分为独立型自我构念和互依型自我构念。独立我的自愿移居假说认为自愿移民会导致独立我构念的形成。由于以往的研究没有涉及到正在发生自愿拓疆移民的地区,本研究选取深t) C}这个地理意义上现存的正在发生自愿拓疆移民的地区,采用若干文化任务,与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移民的中国武汉的样本进行比较,试图探讨正在进行的自愿移居和独立我构念的关系。 根据以往相关研究,本研究假设深圳居民和中国大陆其他地区居民相比,自我独立性更高,通过三个文化任务,比较了这两个城市的差异。Singelis自我构念量表的测量结果表明,深圳居民自我报告的独立我得分高于武汉居民;在测量关系流动性的问卷中,深圳居民得分也较高,表明深圳人知觉到的关系流动性更强;奖励惩罚任务测量亲亲关系的结果显示深圳人比武汉人更乐意奖励陌生人。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尽管深圳的移民历史并不长,移民进程也还没有结束,自愿移居和独立我构念的关联已经显现。本研究还表明在深圳居住时间的长短对各变量的影响并不明显,意味着自我选择是早期自愿拓疆移民的主要机制。 |
语种 | 中文 |
页码 | 46 |
源URL | [http://ir.psych.ac.cn/handle/311026/28365] ![]() |
专题 | 心理研究所_社会与工程心理学研究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冯菁. 进行中的自愿移居和独立我:来自中国的证据[D].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7.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心理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