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不同栽培模式旱作春玉米农田土壤水分 时空动态和产量效应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李世清2; 陈迎迎1; 白翔斌1,2
刊名干 旱 地 区 农 业 研 究
出版日期2015
卷号33期号:3页码:164-170
关键词春玉米 土壤含水量 栽培模式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英文摘要

于 2012 年和 2013 年连续两年进行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在全膜双垄沟覆盖条件下不同施肥和开花期
揭膜处理对春玉米农田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土壤含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农户模式(施 N 200
kg·hm
-2 ,半膜,CK)、高产栽培(施 N 380 kg·hm -2 ,T1)、高产高效栽培(施 N 225 kg·hm -2
+ 有机肥,T2)、再高
产高效栽培(施 N 225 kg·hm
-2
+ 有机肥 + 开花期揭膜,T3)等 4 个处理,以先玉 335 为供试玉米品种,分别在玉米
各个关键生育期测定土壤含水量,收获测定实际产量。结果表明,T2、T3 处理在生育前期、中期不仅能够高效利用
浅层(0 ~100 cm)土壤水分,而且有利于促使深层(100 ~200 cm)土壤水分向上迁移,为玉米生育后期雨季充分蓄
纳降雨腾出库容;从播前到收获 0 ~200 cm 土壤贮水量均降低,收获时各处理贮水量依次为 CK > T1 > T2 > T3,差
值均小于 5 cm,没有显著差异。土壤含水量在 0 ~60 cm 土层变化幅度大,而深层(160 ~200 cm)比较稳定。四种
处理间耗水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存在不同差异,表现为 T3 > T2 > T1 > CK。尤其 2013 年四个处理产量和水分
利用效率均达到显著水平,T1、T2、T3 产量分别比 CK 高 27. 4%、34. 8%、42. 4%,CK 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比 T1、T2、
T3 分别低 21. 7%、29.9%、23.7%。高产高效栽培,特别是开花期揭膜的再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在玉米整个生育期不
仅没有导致土壤剖面土壤水分显著降低,而且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是该地区值得推广的旱作春玉
米栽培模式。

语种中文
源URL[http://ir.iswc.ac.cn/handle/361005/8380]  
专题水土保持研究所_水保所知识产出(1956-2013)
通讯作者李世清
作者单位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世清,陈迎迎,白翔斌. 不同栽培模式旱作春玉米农田土壤水分 时空动态和产量效应[J]. 干 旱 地 区 农 业 研 究,2015,33(3):164-170.
APA 李世清,陈迎迎,&白翔斌.(2015).不同栽培模式旱作春玉米农田土壤水分 时空动态和产量效应.干 旱 地 区 农 业 研 究,33(3),164-170.
MLA 李世清,et al."不同栽培模式旱作春玉米农田土壤水分 时空动态和产量效应".干 旱 地 区 农 业 研 究 33.3(2015):164-170.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水土保持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