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徐学选1,2; 华瑞2; 张少妮2; 陈文媛2
|
刊名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
出版日期 | 2017
|
卷号 | 39期号:1页码:62-69 |
英文摘要 | 植被恢复可以改善土壤的入渗能力,植被恢复方式不同及恢复进程中其土壤性质的改善对土壤水文特征的影
响程度也将影响到植被恢复的格局。为确定林地、草地植被恢复年限对土壤水分入渗特征的影响,以黄土丘陵区西
部官山林场退耕后栽植的刺槐林地、撂荒草地为对象,选取退耕年限为9 年、15 年、25 年的林地、草地。于2014 年5
月对各样地的原状土土柱进行定水头入渗,比较不同退耕年限林地、草地的入渗性能和湿润锋穿透60 cm 土柱的时
间,并分析影响入渗特性的因素。结果表明: 退耕年限为25 年林地的土壤稳定入渗率、平均入渗率、前120 min 累积
入渗量、湿润锋到达60 cm 土柱的时间分别为1. 86, 2. 60 mm/min, 387. 82 mm, 23. 00 min; 退耕年限为15 年林地分别为
1. 38, 1. 90 mm/min, 288. 88 mm, 35. 33 min; 退耕年限为9 年林地分别为0. 35, 1. 03 mm/min, 194. 50 mm, 40. 00 min; 退耕
年限为25 年草地分别为3. 17, 3. 17 mm/min, 386. 43 mm, 24. 00 min; 退耕年限为15 年草地分别为1. 86, 2. 60 mm/min,
387. 82 mm, 34. 33 min; 退耕年限为9 年草地分别为1. 86, 2. 60 mm/min, 387. 82 mm, 38. 33 min。6 种样地的土壤入渗过
程均能用通用模型进行高精度拟合。各样地土壤入渗速率与土壤有机质、> 0. 25 mm 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呈正相关关
系,与土壤密度呈负相关关系。土壤入渗能力随退耕年限增加而增强,退耕还草比退耕还林更有利于土壤入渗能力
增强。因此建议在水资源有限的黄土区以退耕还草为主以促进更多的降雨就地入渗。 |
语种 | 中文
|
源URL | [http://ir.iswc.ac.cn/handle/361005/8426]  |
专题 | 水土保持研究所_水保所知识产出(1956-2013)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徐学选,华瑞,张少妮,等. 黄土丘陵区林草恢复进程中土壤入渗特征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7,39(1):62-69.
|
APA |
徐学选,华瑞,张少妮,&陈文媛.(2017).黄土丘陵区林草恢复进程中土壤入渗特征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39(1),62-69.
|
MLA |
徐学选,et al."黄土丘陵区林草恢复进程中土壤入渗特征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39.1(2017):62-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