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不同整地措施长期影响下的土壤水力学特性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陈蝶1; 冯天骄1; 卫伟1; 陈利顶1; 杨磊1; 于洋1
刊名环境科学
出版日期2017-04-24
期号09页码:3860-3870
关键词黄土高原 整地方式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土壤水力特性 比水容量
英文摘要水分是维持旱区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性的关键因子.整地措施能够重塑地表微地形,利于旱区雨水收集、侵蚀防控和促进植被恢复,整地长期影响下的土壤水力学性质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以定西龙滩流域为研究区,通过野外采样与室内实验相结合,分析植被恢复过程中典型整地措施(鱼鳞坑、反坡台)的土壤水分时空分布、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和水分常数,并辅以自然坡面为对照定量评价工程措施的土壤水力学特性.结果表明:(1)整地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水分含量.整地后土壤水分体积分数平均提高1.883%,相比自然坡面高出了22.62%.反坡台和鱼鳞坑整地后,土壤水分含量分别提高了29.69%和15.55%.(2)与对照相比,鱼鳞坑和反坡台的饱和含水量分别提高了7.52%和4.24%,有效水含量分别提高了4.74%和11.40%,整地措施能够提高土壤持水力和供水力,改善土壤水力学性质.(3)整地措施对表层土壤持水能力和供水能力的影响较深层大,与对照相比,鱼鳞坑和反坡台表层土壤(0~20 cm)有效水分提高了38.75%和23.84%,而深层(60~80 cm)有效水分与自然坡面差异只有3.34%和3.85%;土壤水分差异也随着土层深度而减少.本研究定量评价了不同整地方式和自然坡面的土壤水分特性,其结果期望为脆弱生态系统植被恢复和水土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37885]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大学
3.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研究所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陈蝶,冯天骄,卫伟,等.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不同整地措施长期影响下的土壤水力学特性[J]. 环境科学,2017(09):3860-3870.
APA 陈蝶,冯天骄,卫伟,陈利顶,杨磊,&于洋.(2017).黄土丘陵区小流域不同整地措施长期影响下的土壤水力学特性.环境科学(09),3860-3870.
MLA 陈蝶,et al."黄土丘陵区小流域不同整地措施长期影响下的土壤水力学特性".环境科学 .09(2017):3860-3870.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