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煤电一体化开发生态环境累积效应识别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韩林桅1![]() |
刊名 | 应用生态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17-03-02 |
期号 | 05页码:1653-1660 |
关键词 | 环境影响 生态效应 累积效应 解释结构模型(Ism) 煤电一体化 |
英文摘要 | 为了对煤电一体化开发的生态环境累积效应进行识别与分析,从煤电一体化开发的主要开采建设活动、土壤环境、水资源、大气环境、生物、景观、生态7方面共筛选出29个生态环境因子,综合文献调查、专家调查问卷与访谈等方法,分析了各生态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分析了各因子间的关联关系与层次结构,揭示了不同开发建设活动产生累积效应的途径.结合具体的评价与管理需求,提出了煤电一体化开发生态环境累积效应研究与评估整体框架.研究结果可以为煤电一体化开发的规划与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手段. |
源URL | [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37897] ![]() |
专题 |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大学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韩林桅,付晓,严岩,等.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煤电一体化开发生态环境累积效应识别[J]. 应用生态学报,2017(05):1653-1660. |
APA | 韩林桅,付晓,严岩,王辰星,&吴钢.(2017).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煤电一体化开发生态环境累积效应识别.应用生态学报(05),1653-1660. |
MLA | 韩林桅,et al."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煤电一体化开发生态环境累积效应识别".应用生态学报 .05(2017):1653-1660.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