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枝菌根真菌根外菌丝跨膜H~+和Ca~(2+)流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李芳; 徐丽娇; 郝志鹏![]() ![]() ![]() |
刊名 | 植物生态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18-07-20 |
卷号 | 42期号:07页码:764-773 |
关键词 | 丛枝菌根真菌 干旱胁迫 氢离子 钙离子 非损伤微测技术 |
英文摘要 | 丛枝菌根真菌(AMF)能够和大多数陆地植物形成共生体系,对于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各种逆境胁迫具有重要作用。很多研究表明干旱胁迫下AMF能够促进宿主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从而增强植物抗旱能力,但目前针对AMF根外菌丝响应水分胁迫的生理变化以及AMF与宿主植物逆境信号交流的研究并不多。该研究利用AMF Rhizophagus irregularis和胡萝卜(Daucus carota var. sativa)毛状根双重无菌培养体系获得纯净根外菌丝,向培养基添加聚乙二醇(PEG)模拟干旱胁迫,运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EDS)观察干旱胁迫对AMF根外菌丝形态的影响,同时采用非损伤微测技术(NMT)观测根外菌丝跨膜H+和Ca~(2+)离子流变化。结果发现,PEG处理1h后菌丝尖端和侧面发生H+外流和强烈的Ca~(2+)内流,荧光探针分析也显示菌丝胞内pH值显著上升、Ca~(2+)浓度增加; PEG处理24 h后菌丝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培养基pH值降低, P、Ca、Fe等元素在菌丝际积累。这些试验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AMF根外菌丝跨膜H+和Ca~(2+)流发生变化,促进了菌丝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菌丝酸化生长环境有利于养分吸收,并促进AMF与宿主植物之间的信号交流以增强植物的耐旱性。 |
源URL | [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40284] ![]() |
专题 |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大学 2.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李芳,徐丽娇,郝志鹏,等. 丛枝菌根真菌根外菌丝跨膜H~+和Ca~(2+)流对干旱胁迫的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2018,42(07):764-773. |
APA | 李芳,徐丽娇,郝志鹏,谢伟,&陈保冬.(2018).丛枝菌根真菌根外菌丝跨膜H~+和Ca~(2+)流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植物生态学报,42(07),764-773. |
MLA | 李芳,et al."丛枝菌根真菌根外菌丝跨膜H~+和Ca~(2+)流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植物生态学报 42.07(2018):764-773.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