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不同退耕还林植被土壤干燥化效应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薛亚永; 安文明; 王帅; 李宗善![]() |
刊名 | 水土保持研究
![]() |
出版日期 | 2018-06-14 |
卷号 | 25期号:04页码:77-85 |
关键词 | 土壤干燥化 退耕还林 土壤含水量 黄土高原 |
英文摘要 | 土壤水分是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因子,退耕还林工程在恢复生态环境的同时也造成了区域土壤含水量下降和土壤干燥程度的加剧,土壤干燥化正日益威胁到土壤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和人工植被建设的成效。选取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试点县吴起境内刺槐、杏树、柠条和沙棘4种分布广泛的退耕植被类型,对照撂荒草地,分析了不同林龄和不同植被类型样地0—500cm的土壤水分特征和土壤干燥化效应,并根据作物耗水量估算土壤干层水分的恢复时间。结果表明:不同退耕还林植被类型样地土壤含水量由表层向深层呈降低趋势,随林龄增加,各植被类型样地土壤含水量、有效储水量逐渐减少。刺槐林土壤含水量较同龄沙棘和柠条林低,而杏树林则较同龄柠条林高。各植被类型样地土壤剖面均不含渗透重力水与极易效水层,随林龄增加,土壤相对湿度及易效水土层厚度占比逐渐减少,中效水、难效—无效水土层厚度逐渐增加。随林龄和土层深度的增加,各植被类型样地土壤干燥化强度、土壤干层厚度逐渐增加,土壤湿度恢复到土壤稳定湿度所需要的时间及难度呈上升趋势。 |
源URL | [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40312] ![]() |
专题 |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
作者单位 | 1.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3.中国科学院大学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薛亚永,安文明,王帅,等. 黄土高原不同退耕还林植被土壤干燥化效应[J]. 水土保持研究,2018,25(04):77-85. |
APA | 薛亚永,安文明,王帅,李宗善,吕一河,&梁海斌.(2018).黄土高原不同退耕还林植被土壤干燥化效应.水土保持研究,25(04),77-85. |
MLA | 薛亚永,et al."黄土高原不同退耕还林植被土壤干燥化效应".水土保持研究 25.04(2018):77-85.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