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植物夜间液流的发生_生理意义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吕楠; 方伟伟; 傅伯杰
刊名生态学报
出版日期2018-08-08
卷号38期号:21页码:7521-7529
关键词夜间液流 生理意义 影响因素 生态水文效应
英文摘要植物夜间液流是指在夜间通过植物根、茎、叶的液流量。通过对不同物种、生境条件和生态系统的野外观测,发现植物普遍存在夜间液流现象。阐述了夜间液流的大小和组成,并从夜间液流的生理意义、影响因素以及生态水文效应方面对已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夜间液流占到全天液流量的比例一般为5%—20%。夜间液流包括夜间的茎干补水和夜间的蒸腾作用两个过程,但是目前没有确切的研究或技术将两个过程区分开来。虽然总体上夜间液流占全天液流量的比例较少,但是夜间液流的储水作用和蒸腾作用对植物生长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夜间储水作用提高了夜间茎干水势,减少了木质部栓塞化的形成,加强了植物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而蒸腾作用在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运输,以及水力提升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影响夜间液流的因素较多,气象因素是主要的环境驱动因子,而土壤水分对夜间液流的影响与生境有关;夜间液流还受到物种和生境条件的影响。由于夜间液流的发生,对不同尺度的生态水文过程产生了影响。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探索在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夜间液流与植物生理过程的关系,定量评估夜间液流对生态水文过程的影响,深入研究夜间液流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40430]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大学
2.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吕楠,方伟伟,傅伯杰. 植物夜间液流的发生_生理意义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2018,38(21):7521-7529.
APA 吕楠,方伟伟,&傅伯杰.(2018).植物夜间液流的发生_生理意义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生态学报,38(21),7521-7529.
MLA 吕楠,et al."植物夜间液流的发生_生理意义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生态学报 38.21(2018):7521-7529.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