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模拟水位下降与刈割对高寒湿地土壤氨氧化与反硝化微生物的影响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贺纪正3; 孙书存3; 张翠景3; 沈菊培3; 孙翼飞3
刊名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出版日期2017-11-20
期号11页码:2356-2364
关键词水位下降 氨氧化细菌 氨氧化古菌 反硝化微生物 若尔盖湿地
英文摘要湿地土壤是温室气体重要的源和汇,认识湿地生态系统氮循环过程有助于预测氮循环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机制。为探讨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对土壤水位变化和刈割的响应机制,依托于2013年在青藏高原东部若尔盖泥炭地南部湿地设置的野外实验,通过在样地周围挖掘不同深度的排水沟模拟水位下降,结合刈割处理,研究水位下降和刈割对泥炭地土壤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和反硝化细菌(Denitrifying bacteria)丰度的影响。2014年7月取样分析结果表明:水位下降显著降低土壤含水量,水位下降与刈割均显著降低土壤呼吸;氨氧化及反硝化微生物功能基因丰度在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刈割及其与水位下降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AOA-amo A与AOB-amo A基因丰度比。刈割处理显著增加AOB-amo A基因相对丰度,但对AOA-amo A基因丰度无显著影响,揭示AOB可能在湿地土壤硝化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土壤nir S基因丰度显著高于nir K基因,表明nir S基因对水位下降及刈割的响应更为敏感。随着土壤水位的下降,刈割促进了由AOB主导的氨氧化过程,而反硝化微生物丰度的增加削减了氨氧化产物硝酸盐的积累,继而降低了土壤硝酸盐含量。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38145]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土壤环境科学实验室
作者单位1.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中国科学院大学
3.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贺纪正,孙书存,张翠景,等. 模拟水位下降与刈割对高寒湿地土壤氨氧化与反硝化微生物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7(11):2356-2364.
APA 贺纪正,孙书存,张翠景,沈菊培,&孙翼飞.(2017).模拟水位下降与刈割对高寒湿地土壤氨氧化与反硝化微生物的影响.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1),2356-2364.
MLA 贺纪正,et al."模拟水位下降与刈割对高寒湿地土壤氨氧化与反硝化微生物的影响".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11(2017):2356-2364.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