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匹诺塞林对大鼠血栓性脑卒中后rtPA诱导的出血性转化的预防作用及机制研究

文献类型:会议论文

作者张雯; 马寅仲; 李莉; 孔令雷; 宋俊科; 畅君雷; 杜冠华
出版日期2018
会议日期2018
会议地点哈尔滨
英文摘要目的 使用血管内造栓脑卒中模型,探索匹诺塞林(Pinocembrin,PCB)对rtPA诱导的血脑屏障(BBB)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本研究设计了三种匹诺赛林与rtPA的联合用药方式:给予rtPA前5min静脉注射PCB(P+T);二者注射前预先混合后注射(MIX);给予rtPA后立即注射PCB(T+P)。使用大鼠血管内造栓脑卒中模型,并对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脑出血,脑水肿,脑血流量等指标进行检测,评价最佳联用方式;根据给药后脑脊液中的药物浓度变化,结合脑组织中与血脑屏障相关的蛋白表达情况,分析PCB对出血预防作用的潜在机制。结果 与单纯进行溶栓治疗相比,三种联合用药方式均可以在造模4h内显著降低Evans Blue的渗漏,作用效果与脑脊液中的药物浓度呈正相关。此外, P+T组可以在血栓性脑卒中6h内显著改善脑部供血,缓解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失调,降低脑水肿。免疫印迹法证明PCB可显著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对缺血脑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TJs)Claudin-5和Occludin的降解。此外,与单独使用t-PA相比,联用PCB可显著降低PDGFRα的磷酸化水平。使用体外血脑屏障模型进行验证,发现PCB对PDGFRα磷酸化的抑制作用与抑制PDGF-CC的形成有关。结论 进行脑卒中的溶栓治疗之前短暂的进行PCB预处理,可以在脑卒中发生6h内显著保护BBB完整性,改善预后的神经功能评分。PCB预处理或许可以提升rtPA溶栓的安全性,进而延长治疗窗。
语种中文
源URL[http://ir.siat.ac.cn:8080/handle/172644/14753]  
专题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_医药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雯,马寅仲,李莉,等. 匹诺塞林对大鼠血栓性脑卒中后rtPA诱导的出血性转化的预防作用及机制研究[C]. 见:. 哈尔滨. 2018.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