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肖四海湖五种渔具的鳜渔获结构特征及其对鳜资源的影响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李为2; 林明利1; 连玉喜2; 张堂林2; 刘家寿2; 李钟杰2
刊名水产学报
出版日期2015
卷号39期号:5页码:712-719
关键词 渔具 渔获结构 资源保护 肖四海湖
DOI10.11964/jfc.20140809415
其他题名The catch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Siniperca chuatsi captured by five fishing gears and its impact on Siniperca chuatsi resources in Xiaosihai Lake
英文摘要为评估不同渔具对鳜资源的影响,于2007年5月和12月对长江中游浅水湖泊肖四海湖刺网、延绳钓、网簖、电拖网和电捕仪5种渔具捕获的鳜渔获物结构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共采集鳜样本359尾,全长分布范围为92~600 mm,优势全长集中于251~350 mm;体质量分布范围为10~3 380 g,优势体质量集中于300~500 g。种群由5个年龄组构成,2~3龄为优势龄组,占总数的74.6%。刺网、延绳钓和网簖对鳜有较强的捕捞选择性,网目大小为80 mm和100 mm刺网的鳜渔获物中2龄及以上成熟个体占总数的93.3%,个体平均体质量466 g,"标鳜"(0.4~0.75 kg)个体占总数量的57.0%;延绳钓捕获的鳜渔获物中2龄及以上成熟个体占总数的86.9%,"标鳜"个体占总数量的43.5%;网簖捕获的鳜渔获物中90%以上为1龄的未成熟个体。电拖网和电捕仪捕获的鳜全长范围明显较大,其渔获物以1龄和2龄个体为主。综合分析表明,刺网适于作为鳜捕捞的主要渔具,延绳钓可以作为一种鳜捕捞的辅助渔具。网簖对鳜补充群体有较大危害,不适于作为鳜的捕捞网具。电拖网和电捕仪均属于违法渔具,对鳜资源危害巨大,应该加大监管力度,严禁使用。
学科主题水产、渔业
语种中文
源URL[http://ir.idsse.ac.cn/handle/183446/5251]  
专题深海科学研究部_深海生物学研究室_海洋哺乳动物与海洋生物声学研究组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三亚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海南, 三亚, 572000
2.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北, 武汉, 430072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为,林明利,连玉喜,等. 肖四海湖五种渔具的鳜渔获结构特征及其对鳜资源的影响[J]. 水产学报,2015,39(5):712-719.
APA 李为,林明利,连玉喜,张堂林,刘家寿,&李钟杰.(2015).肖四海湖五种渔具的鳜渔获结构特征及其对鳜资源的影响.水产学报,39(5),712-719.
MLA 李为,et al."肖四海湖五种渔具的鳜渔获结构特征及其对鳜资源的影响".水产学报 39.5(2015):712-719.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