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孔扇贝免疫性的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孙虎山 |
答辩日期 | 1999 |
文献子类 | 博士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授予地点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关键词 | 栉孔扇贝 免疫 血细胞 血淋巴 酶活力 |
学位专业 | 海洋生物学 |
英文摘要 | 自1997年3月至1999年2月,从青岛麦岛海珍品养殖场购买栉孔扇贝,利用普通组织学、组织化学、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电镜细胞化学和生物化学等技术,对栉孔扇贝血细胞的形态、血淋巴中参与免疫防御的酶的活力和免疫刺激剂对血淋巴中酶活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将其血细胞分为:拟淋巴细胞、血栓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6类。中性粒细胞对细菌的吞噬能力最强,嗜碱性粒细胞吞噬能力较弱,嗜酸性粒细胞无吞噬能力。无颗粒细胞中只有少量较大的细胞具有吞噬能力。扫描电镜观察栉孔扇贝血细胞有圆形、椭圆形和梭形3种形状。多数血细胞容易变形形成伪足。可形成大量长的纤维状伪足的血细胞具有凝血功能。血细胞溶酶体呈强的酸性磷酸酶(ACP)阳性。碱性磷酸酶(AKP)阳性颗粒常沿细胞膜分布。生化测定,血细胞和血清中均存在ACP和AKP活性。血清中ACP和AKP的最适pH值分别为4.4和10.3,最适温度分别为35 ℃和55 ℃。血细胞质中直径分别为300~430nm 和130~200nm的大、小两种颗粒呈强的酚氧化酶(PO)阳性;次级溶酶体和小颗粒呈旨的髓过氧物酶(MPO)阳性。生化测定,血清中存在PO和MPO活性,血细胞仅有MPO活性。血清中PO和MPO的最适pH值分别为6.0和6.5,最适温度分别为45 ℃和35 ℃。血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分别为312.7U和124.4U,血清中SOD和CAT活力分别为102.3U和73.8U;血细胞中CuZn-SOD和Mn-SOD的活力分别为其SOD总活力的70.3%和29.7%,血清中仅存在CuZn-SOD活性。脂多糖、硒多糖和酵母聚糖A对栉孔扇贝血清和血细胞中溶菌酶、ACP、AKP、PO、MPO、SOD和CAT7种酶的活力均有激活加强作用。 |
语种 | 中文 |
公开日期 | 2010-11-04 |
页码 | 104 |
源URL | [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474] ![]() |
专题 | 海洋研究所_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孙虎山. 栉孔扇贝免疫性的研究[D].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1999.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