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海带种质鉴定中的应用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赫英俊 |
答辩日期 | 2000 |
文献子类 | 博士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授予地点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关键词 | 海带 配子体 |
学位专业 | 海洋生物学 |
英文摘要 | 本文在CTAB和SDS/K+两种DAN提取方法基础上,综合与改进,建立了海带配子体DNA的提取和纯化方法。用此法得到了较高质量的海带配子体DNA,可有效地应用于海带分子标记的研究。采用RAPD,ISSR和AFLP三种DNA分子标记技术对海带配子体细胞系进行了种质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1)RAPD方法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海带配子体细胞系的鉴定,用三个RAPD引物(OPC20,OPD20和OPD15)构建的DNA指纹图谱,不仅能将23个海带配子体细胞系区分开,而且能将每种海带的雌、雄配子体区分开。2)在没有其它海带配子体DNA分子标记背景资料的前提下,运用ISSR标记方法,辅证了RAPD方法的有效性及可靠性,排除了因原核生物的“污染”,所造成的RAPD标记方法的干扰,同时,也能辨别非海带配子体,这可以评价海带配子体保存的实际效果。3)AFLP分子标记结果表明,海带配子体细胞系具有高的多态性,这对海带具体性状进行连锁标记分析,可能是有效的方法。4)在RAPD标记的基础上,初步建立海带配子体SCAR标记,为海带分子标记辅助选种、育种打下基础。5)对3F、5F、12M三个实验材料,进一步用rDNA转录间隔区(ITS1)测序分析,与已知海带配子体ITS1的差别很大,说明不是海带配子体。综合上述,RAPD,ISSR和AFLP三种DNA分子标记技可以对海带种质资源进行鉴定、评估,为海带科学保种、选种提供依据。 |
语种 | 中文 |
公开日期 | 2010-11-04 |
页码 | 51 |
源URL | [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480] ![]() |
专题 | 海洋研究所_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赫英俊.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海带种质鉴定中的应用[D].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000.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