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文昌鱼肌肉生化分析及其功能基因的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马俊凯 |
答辩日期 | 2007-06-01 |
文献子类 | 博士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授予地点 | 海洋研究所 |
关键词 | 快、慢肌 酶组织化学 克隆 表达 青岛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 Tsingtauense) |
其他题名 | Biochemistry and functional genes analysis of musculature from Amphioxus (Branchiostoma belcheri tsingtauense) |
英文摘要 | 本论文主要对青岛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 tsingtauense)肌肉组织进行了酶组织化学实验和电镜观察,分离了青岛文昌鱼肌球蛋白重链基因异构体并将其重组表达;克隆了青岛文昌鱼新生肽链相关复合体α亚基基因,并检测了其时空表达情况。 根据NADH酶组化实验可以将文昌鱼的肌细胞分成两类,即蓝紫色、有氧代谢型的浅层肌和基本不着色、无氧代谢型的深层肌。电镜观察进一步验证了酶组化的结果,并首次发现浅层肌和中间肌细胞肌丝密度明显大于深层肌。而mATPase组化实验没能对肌纤维进行分类,这也许是由于实验的pH条件不是文昌鱼的肌纤维ATP酶活的pH;或者其很容易失活;或者该酶的活化需要不同于其它动物的金属离子的缘故。 克隆到三条对应于肌球蛋白重链尾部保守区的异构体,其中两条是首次报道。这三条异构体都属于II类肌球蛋白并和脊椎、无脊椎动物的多种类型的肌球蛋白分子有较高的同源性;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对异构体进行重组表达,获得了可溶性的表达蛋白,为制备文昌鱼肌球蛋白特异性抗体打下了基础。 从青岛文昌鱼成体中分离到了新生肽链相关复合体α亚基的全长cDNA,并检测了其时空表达情况。对其cDNA 5’端的基因组序列进行预测和比较分析,没有发现肌肉特异性外显子的存在。 |
语种 | 中文 |
公开日期 | 2010-11-04 |
页码 | 84 |
源URL | [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218] ![]() |
专题 | 海洋研究所_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马俊凯. 青岛文昌鱼肌肉生化分析及其功能基因的研究[D]. 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007.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