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黄海重磁资料处理与断裂系统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谢天峰 |
答辩日期 | 2008-06-06 |
文献子类 | 博士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授予地点 | 海洋研究所 |
关键词 | 南黄海 小波多尺度分析 断裂特征 |
其他题名 | Processing on Gravity and Magnetic Data of South Yellow Sea and Research on Fracture System |
英文摘要 | 南黄海位于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之间,北与北黄海相通,南与东海相连,是奠基于下扬子地台前震旦纪变质岩基底之上一个多旋回盆地的叠覆。 目前研究表明,南黄海兼跨中朝、扬子和华南3大构造单元,区域构造复杂,是我国近海唯一未获得工业性流油的海域,我国在该区与韩国尚存在海域及油气资源的划界争议问题。对南黄海开展研究,从开展理论研究、开发海洋资源、维护海洋权益等方面出发都有重大意义。由于我国在该区的勘探与研究成效不高,认识较浅,故应加大对该区的研究力度。 本文收集了南黄海重力与磁力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了处理。通过对这些海洋重磁资料的常规处理,本文得到了该地区区域布格重力异常及磁异常的上下延拓图、导数异常图等常规成果图件,对研究区重磁异常进行了分区和特征解释;应用小波多尺度分解的方法对重磁数据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常规处理结果,对研究区的断裂系统进行了讨论;初步探讨了南黄海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并获得如下几点结论: 1)研究区中断裂十分发育,优势走向为NE—NEE向,是太平洋板块挤压作用的结果,同时,研究区内不同方向(如NE、NW、EW和NS向等)的断裂相互交错,互有切割,有明显的多期活动的迹象; 2)证实了朝鲜半岛西缘断裂带的存在,其在靠近济州岛时表现的更为破碎;黄海中央断裂带为一条,走向为NNW,向南逐渐变为NW向延伸; 3)南黄海盆地是一个自晚元古代以来不断迁移叠合、并经多次改造而使原貌小完整的序列残留盆地,具有复杂的形成与演化过程。 |
语种 | 中文 |
公开日期 | 2010-11-04 |
页码 | 66 |
源URL | [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318] ![]() |
专题 | 海洋研究所_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谢天峰. 南黄海重磁资料处理与断裂系统研究[D]. 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008.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