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红树植物光合产量模型及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穆大刚 |
答辩日期 | 2009-06-05 |
文献子类 | 博士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授予地点 | 海洋研究所 |
导师 | 韩博平 |
关键词 | 木榄 白骨壤 桐花树 秋茄 海漆 模型 光合产量 环境因子 |
学位专业 | 海洋生物学 |
其他题名 | Photosynthetic Yield Model and the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for 5 Kinds of Mangroves |
英文摘要 | 以木榄(Bruguiera gymnorriza)、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a)、秋茄(Kandelia candel)和海漆(Excoecaria agallocha)为对象,以光合作用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为主线,建立了从叶片水平到群体冠层水平上的光合产量模型,探讨了从器官、个体到群体的光合产量对环境因子响应的定量关系。 将Farquhar提出的单叶片光合作用生理生化模型与气孔导度B-B模型相结合,建立了光合作用-气孔导度耦合模型。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温度为25.0℃,光合有效辐射为1000μmol•m-2s-1 的条件下,当外部CO2浓度倍增到720μmol•mol-1时,白骨壤、木榄、桐花树、秋茄、海漆的光合速率分别提高22.56%,17.13%,18.43%,18.63%和18.41%。在大气CO2浓度和光合有效辐射通量密度不变的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对温度的响应呈单峰型曲线,即有一个最适温度,5种红树植物的最适温度值均为26.5℃左右。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固定不变(分别为350μmol•mol-1和25.0 ℃)时,光合作用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响应符合Michaelis-Menten反应曲线,模型在PAR<1800μmol•m-2s-1时模拟精度较高(P<0.01)。 在典型晴天条件下,5种红树植物的光合速率日变化都出现两个极大值(分别在11时和15时左右),中午前后光合速率较低,模型模拟光合速率日变化与实测数值日变化趋势一致。本模型能较好地模拟5种红树植物光合产量以及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模拟预测精度较高(P<0.01)。 以Ross和Nilson叶倾角分布模型为基础,分别建立了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在冠层内传输的子模型。冠层内的消光系数均有明显的日变化,且上午8时之前和下午16时之后随时间变化较大。在典型晴天条件下,单位土地面积日合成干物质总量(折合为CH2O)白骨壤为15.840g•m-2d-1,对于木榄、桐花树、秋茄、海漆其相应的值分别为 22.254 g•m-2d-1, 23.610 g•m-2d-1,24.525 g•m-2d-1和25.996 g•m-2d-1 。 |
语种 | 中文 |
公开日期 | 2010-11-04 |
页码 | 106 |
源URL | [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384] ![]() |
专题 | 海洋研究所_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穆大刚. 五种红树植物光合产量模型及对环境因子的响应[D]. 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009.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