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中华哲水蚤生态学研究与次级生产力的初步探讨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王崇江
答辩日期1998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关键词渤海 中华哲水蚤 次级生产力 产卵量 孵化率
学位专业海洋生物学
英文摘要于1997年6月在渤海中设立5个站,用大空容量采水器进行每隔3小时一次的边续取样,对渤海的浮游动物季节性优势种-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 Brodsky) 的数量分布、成体的雌雄比例和昼垂直移动节律进行调查,同时对其每日产卵量及生殖节律等进行了现场实验。结果表明,该时间中华哲水蚤在渤海各站的数量分布差异较大,雌性成体的数量超过雄性成体的数量,各站的雌雄比在1.40到1.97之间,桡足幼体与雌性和雄性成体均有昼夜垂直移动现象。中华哲水蚤的雄性成体在各站的平均产卵量为10.5卵/个体/天,处于产卵期的雌性成体日平均产卵量为18.1卵/个体/天,最大产卵量为26卵/个体/天。中华哲水蚤的产卵量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产卵主要在晚21:00到早晨9:00之间进行。根据中华哲水蚤的种群结构和产卵量推算出渤海该时间的生物量为10.882mgCm~(-3),瞬时生长率为0.918mgCm~(-3)day~(-1) ,P/B比为0.084。中华哲水蚤的种群死亡率主要集中在卵和无节幼体阶段。在97年12月和98年3月我们对采自胶州湾近岸的中华哲水蚤的日产卵量和卵孵化率进行室内实验,发现冬季的日产卵量远远低于6月在渤海的实验,培养当天的温度变化对其产卵量有显著影响,温度从7℃升至14℃使其产卵量增大,但随后两天其产卵量有所下降。温度由7℃降至0℃的当天中华哲水蚤不产卵,如果随之再将温度升至7℃,产卵量有所恢复。在开始实验的第一天,加入人工饵料与否对中华哲水蚤的产卵量影响不大。培养温度为7℃时,卵的孵化率为21.5%,升温至14℃时卵的孵化率为39.7%。在GF/F过滤海水中加入亚心型四片藻作饵料培养中华哲水蚤,其卵的孵化率为12.5%,而以新月菱形藻为饵料时,卵的孵化率为9.9%。在98年3月研究了盐度变化对中华哲水蚤的产卵量和卵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5‰-39.1‰的盐度范围内,中华哲水蚤的产卵量有随盐度增大而减小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蓍。当盐在29.4‰到35.5‰之间时,卵的孵化率基本持平,中华哲水蚤的成体存活良好。当盐度进一步或变小时,卵的孵化率降低,成体的死亡率增大。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0-11-04
页码48
源URL[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414]  
专题海洋研究所_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崇江. 中华哲水蚤生态学研究与次级生产力的初步探讨[D].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1998.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