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高寒矮嵩草草甸植被蒸散的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沈振西
答辩日期1997
其他责任者周兴民
英文摘要本研究主要利用大型蒸发渗漏仪(Lysimeter)研究了高寒矮嵩草草甸植被的蒸散量、蒸腾量、丛间蒸发量、潜在蒸散量以及植被水分利用效率,分析了影响蒸散的气候因子和土壤水分状况。结果表明:矮嵩草草甸的热量状况随季节的变换呈现有规律的波动。其中气温和太阳总辐射从5月份持续升高到7月,达到高峰期,之后又逐渐开始下降。降水量在5、6、7月份比较稳定,差异较小,8月份为降水量的高峰期,9月降水量锐减。水热条件基本同步。矮嵩草草甸0-20厘米的土层是蒸散耗水的主要土层,30-50厘米土层的土壤含水量一直处于高而稳定状态。5月份为矮嵩草草甸土壤的湿润期,土壤含水量在整个生长季内最高,6、7月为土壤水分的消耗期,是土壤含水量的最低时期,土壤含水量在8-9月份又逐步回升,整个季内土壤含水量呈现“V”型分布。矮嵩草草甸生长季内植被蒸散量的日平均值为3.55毫米,其中5月份最低(2.515毫米),6、7月份达最高峰期,分别为4.231毫米和4.104毫米,7月以后逐渐降低。月蒸散总量与月降水总量的差值在5、6、7、9四个月为负值,蒸散量大于降水量,其中,9、6、7三个月的负值较高(-45.12--51.32mm),唯有8月份差值为正值(8.38)。蒸散的日进程是明显的单峰曲线,从晨8:00开始快速升高,在12:00-14:00间达到高峰值,之后开始缓慢下降。植被的蒸腾量随LAI的增大而增加,而植被的丛间蒸发量则随着 LAI 的增大而减少。TP/Ea在5月份最低(0.18),到8月份达最大值(2.72)。植被的潜在蒸散量(EP)从5月份逐渐增大,到8月达到最高值,8月以后至9月骤然降低。植被的耗水系数ET/Ep) 在6月份最大(0.81),在5 - 9月间耗水系数在0.55-0.81间波动,平均耗水系数为0.7。水分平衡法计算的蒸散量低于 Lysimeter实测值,平均误差为15.87%, 但它们之间相关性极显著。矮嵩草草甸植被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在6月份最高(14.22 kg/ha. mm),7月次之(5.20kg/ha. mm),5月最低(2.84kg/ha. mm),6、7月份是植被需水的敏感期。矮嵩草草甸植被平均 WUE(7.05 kg/ha. mm)较低。
出处沈振西. 高寒矮嵩草草甸植被蒸散的研究[D].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1997.
源URL[http://ir.nwipb.ac.cn/handle/363003/3360]  
专题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_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沈振西. 高寒矮嵩草草甸植被蒸散的研究[D]. 1997.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