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三江源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氮素特征的影响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李亚娟 ; 王亚亚 ; 曹广民 ; 龙瑞军 ; 姚拓
刊名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出版日期2017
英文摘要以三江源区曲麻莱县高寒草甸草原、退化高寒草甸草原、退化高寒草原和人工草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全氮、有效氮、铵态氮、硝态氮、无机氮总量及比例,结果表明:4种利用方式土壤的氮素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在0~10 cm土层,土壤全氮与有效氮含量表现出相似的规律性,人工草地最高,退化高寒草甸草原最低。与高寒草甸草原相比,退化高寒草甸草原0~10 cm土层全氮和有效氮含量分别降低了52.4%和76.2%,而10~40 cm土层的全氮和有效氮含量却明显增加。对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研究区域土壤中无机氮以硝态氮为主,退化导致0~10 cm土层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降低,退化和人工种植均导致0~1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明显降低,而1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硝态氮含量明显升高,且这两个土层之间差异不显著,40~60 cm土层又明显降低。因此,退化和人工种植均导致土壤硝态氮沿土壤剖面淋溶下移,并且淋溶主要发生在0~40 cm深度的土壤中。土壤无机氮总量与硝态氮表现出相似的规律性,对土壤无机氮总量和比例的研究也表明退化加剧了土壤氮素的矿化过程。
源URL[http://ir.nwipb.ac.cn/handle/363003/9879]  
专题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_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亚娟,王亚亚,曹广民,等. 三江源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氮素特征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7.
APA 李亚娟,王亚亚,曹广民,龙瑞军,&姚拓.(2017).三江源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氮素特征的影响.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MLA 李亚娟,et al."三江源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氮素特征的影响".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7).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