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地被物处理及补苗对华南退化荒坡乡土树种定居的影响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陈燕乔2; 王俊1; 杨龙2; 常斌3; 孙中宇1,2
刊名生态环境学报
出版日期2017
卷号26期号:06页码:956-963
关键词幼苗更新  定居限制  成活率  锥栗  九节
英文摘要为了人工辅助华南地区退化荒坡的早期恢复,合理利用地表覆被物及补苗方式加速乡土种在退化荒坡的定居进程,本研究采用3×2析因设计和随机区组设计,系统研究了荒坡地表植被和凋落物去除、播种和幼苗移栽对乡土树种锥栗(Castanea henryi)和九节(Psychotria rubra)幼苗定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补苗方式(P=0.013)、物种和补苗方式的交互作用(P=0.029)以及物种和林下植被和凋落物管理间的交互作用(P=0.013)均显著影响了幼苗的生物量积累。具体表现为:退化荒坡地表植被和凋落物的去除显著促进了九节幼苗的生物量累积,其中实生苗由1.31 g增加至8.44 g,移栽苗由6.75 g增加至13.54 g。地表植被和凋落物的去除导致锥栗和九节实生苗和移栽苗的生物量均由叶向根和茎部分转移,其中锥栗转移了9%,九节转移了5%。幼苗通过增加根茎重比,强化生物体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运输,从而适应地表植被和凋落物去除。移栽幼苗的方式可显著提高九节幼苗定居的成功率并促进幼苗生物量的积累。因此,在华南地区退化荒坡的植被恢复过程中,可通过移栽幼苗的补苗方式并辅以地表植被和凋落物去除的管理,来促进乡土树种九节的定居;就锥栗而言,可采取人工播种的方式来辅助乡土树种的引入和幼苗定居。
语种中文
源URL[http://210.77.82.179/handle/2SCSIERX/2051]  
专题研究领域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 广州 510650
2.广东省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公共实验室/广州地理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070;
3.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070;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陈燕乔,王俊,杨龙,等. 地被物处理及补苗对华南退化荒坡乡土树种定居的影响[J]. 生态环境学报,2017,26(06):956-963.
APA 陈燕乔,王俊,杨龙,常斌,&孙中宇.(2017).地被物处理及补苗对华南退化荒坡乡土树种定居的影响.生态环境学报,26(06),956-963.
MLA 陈燕乔,et al."地被物处理及补苗对华南退化荒坡乡土树种定居的影响".生态环境学报 26.06(2017):956-963.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华南植物园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