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叶桉林下5种植物的耐阴性_生物量及其个体消长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公绪云1,2; 朱小林1; 蔡锡安1; 周丽霞1; 饶兴权1; 王晓玲1 |
刊名 | 生态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18 |
卷号 | 38期号:03页码:1124-1133 |
关键词 | 尾叶桉林 林下植物 光合特性 叶片特征 生物量 |
英文摘要 | 为了解尾叶桉林下不同植物种类的生理生态特性和生长适应性,在鹤山站尾叶桉林中选取分布较多且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较高的5种林下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各植物的叶片特征、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光响应曲线,同时结合2006年和2011年尾叶桉林的样方调查数据分析了5种林下植物生物量的变化和个体数量的消长。结果表明:(1)野牡丹叶片的宽度、厚度、单片叶面积等指标最大,梅叶冬青最小,桃金娘、栀子和山苍子处于两者之间;桃金娘、野牡丹和山苍子的光合速率随光照的增强迅速增大,其光饱和点较高;梅叶冬青和栀子的光合速率也随光照的增强而增大,但其斜率比野牡丹和山苍子大,并很快就达到光饱和点。综合聚类分析植物的耐阴程度,5种植物可分为2类:第1类为耐阴性较强的梅叶冬青、栀子,第2类为耐阴性较弱的野牡丹、山苍子和桃金娘。(2)随着尾叶桉林的生长,5种林下植物的生物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增幅较大的是野牡丹和桃金娘分别增加74倍和18倍,增幅最小的是栀子仅1.3倍。野牡丹、桃金娘和山苍子这3个种生物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个体高度和地径的增长引起,而栀子和梅叶冬青生物量的增加是其个体数量、株高和地径做出的贡献。(3)在尾叶桉林生长过程中,耐阴种类梅叶冬青随着个体密度、株高和地径的增长,其在林内发展成为主要优势灌木种类;栀子的密度虽然有一定的增大,但其株高和地径增加量小,生物量也小,发展为次要灌木种类。野牡丹、桃金娘和山苍子等3种的个体密度都在下降,虽然其地径、株高和生物量也有一定的增长,但其较强的阳生性不能适应林内的荫蔽环境,只适于林窗或林缘光照较强的地方生长。因此,在桉树林经营管理过程中应适当保护和种植梅叶冬青和栀子;在短轮伐期经营模式下,林窗和林缘也可适当保留野牡丹、桃金娘和山苍子。 |
语种 | 中文 |
源URL | [http://210.77.82.179/handle/2SCSIERX/2123] ![]() |
专题 | 研究领域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管理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应用植物学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50; 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公绪云,朱小林,蔡锡安,等. 尾叶桉林下5种植物的耐阴性_生物量及其个体消长[J]. 生态学报,2018,38(03):1124-1133. |
APA | 公绪云,朱小林,蔡锡安,周丽霞,饶兴权,&王晓玲.(2018).尾叶桉林下5种植物的耐阴性_生物量及其个体消长.生态学报,38(03),1124-1133. |
MLA | 公绪云,et al."尾叶桉林下5种植物的耐阴性_生物量及其个体消长".生态学报 38.03(2018):1124-1133.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华南植物园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