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频发区土地利用分形特征及稳定性研究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谢贤健1; 韦方强2![]() |
刊名 | 水土保持研究
![]() |
出版日期 | 2011 |
卷号 | 7期号:3页码:167-171+176 |
关键词 | 土地利用类型 分形 稳定性 泥石流 |
ISSN号 | 1005-3409 |
其他题名 | Study on Fractal Dimension and Stability of Land Use Types in the Area with High-frequency Debris Flow |
产权排序 | 2 |
文献子类 | Article |
英文摘要 | 应用GIS技术及分形理论,以云南省小江流域为研究区,将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为6类: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及未利用地,并进行各土地利用类型图斑分形维数分析。结果表明:小江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在区域分布上相对集中,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林地和耕地为主,分别占全流域面积的52.78%,28.07%和15.77%,土地利用结构相对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具有分形结构,各土地利用类型分维值为1.197 2~1.498 4,平均分维值1.327 9;根据分维值对各土地利用类型稳定性排序:林地>未利用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耕地>草地>水域;稳定性指数介于0.2~0.5之间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占研究区土地总面积的42.66%,总体稳定性较差。说明在人为和自然因素影响下,小江流域土地利用总的发展趋势不稳定,人为扰动因素的实施欠合理。分维值较好地反映了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复杂程度及稳定性。 |
语种 | 中文 |
CSCD记录号 | CSCD:4410956 |
源URL | [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25961] ![]() |
专题 |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_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
通讯作者 | 谢贤健 |
作者单位 | 1.内江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院; 2.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谢贤健,韦方强. 泥石流频发区土地利用分形特征及稳定性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2011,7(3):167-171+176. |
APA | 谢贤健,&韦方强.(2011).泥石流频发区土地利用分形特征及稳定性研究.水土保持研究,7(3),167-171+176. |
MLA | 谢贤健,et al."泥石流频发区土地利用分形特征及稳定性研究".水土保持研究 7.3(2011):167-171+176.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