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丘陵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及效益分析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王纪杰1; 程训强2![]() |
刊名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 |
出版日期 | 2011 |
卷号 | 7期号:3页码:38-42 |
关键词 | 小流域 综合治理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水土保持 |
ISSN号 | 1672-3007 |
DOI | 10.16843/j.sswc.2011.06.007 |
其他题名 |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small watersheds and its benefits in the hilly area of central Sichuan Province |
产权排序 | 2 |
文献子类 | Article |
英文摘要 | 为了探讨川中丘陵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采用农耕、生态、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对川中丘陵区9市(州)所辖的37个县(市、区)212条小流域综合治理5年后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使25°以上坡耕地面积减少49.28倍,人均基本农田面积增加0.21倍,农业总产值和人均纯收入分别提高37.91%和25.92%,泥沙拦蓄量提高5.41倍,径流拦截能力提高2.19倍;2)生态工程措施使林业总产值增幅达到138.13%,水利水土保持工程提高了农田水分利用效率及保护机制,治理后,泥沙拦蓄能力提高近5倍,径流拦蓄能力提高近3倍;3)社会效益成果显著,以粮食消费为标准的环境人口容量提高5.97%,以价值消费为标准的环境人口容量提高37.97%。说明川中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工作卓有成效,这离不开当地农民的支持和配合,其中农耕措施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最明显,可作为流域综合治理的切入点。 |
语种 | 中文 |
CSCD记录号 | CSCD:4397946 |
源URL | [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25973] ![]() |
专题 |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_山地表生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_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
通讯作者 | 尹忠东 |
作者单位 | 1.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2.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地环境演变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 3.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王纪杰,程训强,尹忠东. 川中丘陵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及效益分析[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1,7(3):38-42. |
APA | 王纪杰,程训强,&尹忠东.(2011).川中丘陵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及效益分析.中国水土保持科学,7(3),38-42. |
MLA | 王纪杰,et al."川中丘陵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及效益分析".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7.3(2011):38-42.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