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丘陵地区人工桤柏混交林演替过程中有机碳储量变化以四川省盐亭县为例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罗怀良1; 朱波2![]() ![]() |
刊名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
出版日期 | 2011 |
卷号 | 7期号:3页码:617-621 |
关键词 | 人工桤柏混交林 碳循环 有机碳密度 川中丘陵地区 |
ISSN号 | 1004-8227 |
其他题名 | ORGANIC CARBON CHANGE OF ARTIFICIAL ALDER AND CYPRESS FIXED FOREST IN HILLY AREA OF CENTRAL SICHUAN BASINA CASE STUDY IN YANTING COUNTY,SICHUAN PROVINCE |
产权排序 | 2 |
文献子类 | Article |
英文摘要 | 川中丘陵地区从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大规模营造人工桤柏混交林,使该区土地利用发生明显变化。在估算人工桤柏混交林不同生长阶段生物量和NPP(净初级生产力)的基础上,探讨了人工桤柏混交林生长过程中年固定有机碳数量以及林地植被有机碳密度的动态变化,并将同期人工桤柏混交林林地植被与农田植被年固定有机碳数量和有机碳密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区人工桤柏混交林林地植被早期年固定有机碳的数量比较小,需要到78 a树龄,其年固定有机碳数量才与同期耕地植被年固定有机碳数量相当。随着树龄的增加,人工桤柏混交林的植被有机碳密度上升较快,碳汇效应不断增强。34 a以上树龄的人工桤柏混交林植被有机碳密度大于同期农田植被的有机碳密度,成熟林(20 a树龄)林地植被有机碳密度是同期农田植被有机碳密度的5倍多。从改善生态环境和减少碳排放的角度看,该区林地合理利用的措施主要包括加强现有人工桤柏混交林的保护和管理,抓好林木的贮存式管理,积极研究和探索人工桤柏混交林改造和合理利用对策等。 |
语种 | 中文 |
CSCD记录号 | CSCD:4292157 |
源URL | [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25990] ![]() |
专题 |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_山地表生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 |
通讯作者 | 罗怀良 |
作者单位 | 1.西南土地资源评价与监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2.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罗怀良,朱波,陈国阶. 川中丘陵地区人工桤柏混交林演替过程中有机碳储量变化以四川省盐亭县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7(3):617-621. |
APA | 罗怀良,朱波,&陈国阶.(2011).川中丘陵地区人工桤柏混交林演替过程中有机碳储量变化以四川省盐亭县为例.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7(3),617-621. |
MLA | 罗怀良,et al."川中丘陵地区人工桤柏混交林演替过程中有机碳储量变化以四川省盐亭县为例".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7.3(2011):617-621.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