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区生态治理初期植物、土壤的养分含量及叶片化学计量特征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吴建召1; 崔羽1; 贺静雯1; 刘颖1![]() ![]() |
刊名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19 |
卷号 | 41期号:2页码:41-52 |
关键词 | 地震灾区 生态恢复 植被 矿物质元素 化学计量比 |
ISSN号 | 1000-1522 |
DOI | 10.13332/j.1000-1522.20180329 |
其他题名 |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s, soil nutrients and leaf stoichiometry at the early stage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earthquake-affected area |
产权排序 | 3 |
文献子类 | Article |
英文摘要 | 【目的】在我国西南强地震影响区生态恢复重建的背景下,探明植被覆盖率、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变化与6种主要矿物质元素含量和植物C、N、P化学计量特征,有助于深入认识地震灾区植被恢复的动态过程。【方法】以汶川地震重灾区典型区汶川县威州镇(干旱河谷气候)和绵竹市汉旺镇(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的受损治理样地与未受损样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种气候区受损治理区(Destroyed and treated area,DTA)和未受损区(Undestroyed area,UA)的植被恢复特征和植物不同器官主要元素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结果】(1)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的植被恢复率(65.74%)高于干旱河谷气候区(50.68%),其中干旱河谷气候区和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DTA的变异系数分别40.44%和23.06%,高于未受损区的14.49%和8.62%;(2)植物不同器官生物量仅茎在两个气候区DTA和UA间表现显著差异(P<0.05),不同器官碳含量仅叶在干旱河谷气候区表现为DTA显著大于UA(P<0.05);(3)植物不同器官中元素的含量大小主要为N>K>Ca>Mg>P>Na;(4)通过叶片氮磷比(N∶P)发现,干旱河谷气候DTA和UA主要受P限制,而亚热带季风性气候DTA和UA主要受N限制。【结论】通过上述研究说明,气候可能是影响植被恢复的主导因子,应充分考虑影响植被和土壤恢复的限制养分因子。研究结果可为我国西南地震灾区的生态功能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
语种 | 中文 |
CSCD记录号 | CSCD:6443369 |
源URL | [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26161] ![]() |
专题 |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_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
通讯作者 | 林勇明 |
作者单位 | 1.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省高校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与经营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3.武夷学院生态与资源工程学院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吴建召,崔羽,贺静雯,等. 震区生态治理初期植物、土壤的养分含量及叶片化学计量特征[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9,41(2):41-52. |
APA | 吴建召.,崔羽.,贺静雯.,刘颖.,李键.,...&吴承祯.(2019).震区生态治理初期植物、土壤的养分含量及叶片化学计量特征.北京林业大学学报,41(2),41-52. |
MLA | 吴建召,et al."震区生态治理初期植物、土壤的养分含量及叶片化学计量特征".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41.2(2019):41-52.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