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区植被恢复初期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呼吸间的关系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崔羽1,2; 严思维1,2; 吴建召1,2; 林勇明1,2; 王道杰3![]() |
刊名 | 山地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19 |
卷号 | 37期号:1页码:9-20 |
关键词 | 汶川地震 生态恢复 土壤呼吸 理化性质 |
ISSN号 | 1008-2786 |
DOI | 10.16089/j.cnki.1008-2786.000394 |
其他题名 | Effects of Soil Physiochemical Properties on Soil Respiration in Preliminary Stage after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
产权排序 | 3 |
文献子类 | Article |
英文摘要 | 为了解地震灾区不同恢复方式下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呼吸间的关系,选取2种典型气候区(干旱河谷气候区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为研究区,设置人工恢复、未受损、自然恢复3种恢复方式的固定样地,定期测定土壤呼吸与土壤理化性质(有机碳、全氮、全磷、速效氮、有效磷、容重、孔隙度、电导率和pH值),并分析各因子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气候类型显著影响土壤全氮、容重、孔隙度、电导率以及土壤呼吸,表现为干旱河谷气候区显著优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恢复方式显著影响土壤呼吸速率、有机碳、全氮、全磷、速效氮、有效磷含量、C: P、N: P、容重、孔隙度和电导率,基本表现为未受损样地优于人工恢复样地优于自然恢复样地;二者交互作用显著影响土壤呼吸、土壤物理性质和除全磷、有效磷外主要土壤养分的流失.两种气候区土壤呼吸的影响因子不同,干旱河谷气候区主要为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pH值、容重和孔隙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主要为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容重和孔隙度.本研究为评价和优化西南地区灾后恢复治理措施提供一定科学依据,对其生态安全维护和生态屏障建设提供帮助. |
语种 | 中文 |
CSCD记录号 | CSCD:6446048 |
源URL | [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26173] ![]() |
专题 |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_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
通讯作者 | 林勇明 |
作者单位 | 1.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2.福建省高校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与经营重点实验室; 3.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崔羽,严思维,吴建召,等. 震区植被恢复初期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呼吸间的关系[J]. 山地学报,2019,37(1):9-20. |
APA | 崔羽,严思维,吴建召,林勇明,&王道杰.(2019).震区植被恢复初期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呼吸间的关系.山地学报,37(1),9-20. |
MLA | 崔羽,et al."震区植被恢复初期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呼吸间的关系".山地学报 37.1(2019):9-20.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