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自我同一性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王薇 |
答辩日期 | 2012-05 |
文献子类 | 硕士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授予地点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
导师 | 高文斌 |
关键词 | 流动儿童 家庭因素 安全感 亲子依恋 自我同一性 |
学位名称 | 理学硕士 |
学位专业 | 医学心理学 |
其他题名 | A Research on Correlated Factors of Self-identity of Migrant Laborers' Chiidren |
英文摘要 | 流动儿童是指6-14岁随父母在流入地暂时居住半年以上有学习能力的儿童。流动儿童大多是由留守状态转变为流动状态,父母外出务工后先留在家乡,随后随父母到城市,往往居住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农村,以后随着父母的再次流动又一次进入不同的城市生活,可以说流动儿童一直是在流动中成长,流动儿童的一系列生活、学习或是成长的家庭环境和所处的社会环境都可能会影响到流动儿童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而针对流动儿童自我同一性的研究还有可以探索的空间。本研究着重对四川地区留守、农村、流动、城市的儿童771人进行了调查,并对其中流动儿童(329人)自我同一性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方法包括个别访谈和问卷调查法。结果表明: 1.流动儿童的自我同一性明显低于留守、农村、城市的儿童。 2.小学和初中流动男生、初中流动女生在自我同一性维度上要明显低于其他三组儿童。 3.在亲子依恋维度上,流动女生比流动男生更亲和,同时比男生更焦虑。 4.流动儿童安全感、父亲文化程度、对家庭生活满意度越高,与父母的关系越好,亲和性和依赖性依恋越高,他们的自我同一性水平就会越高。 5亲子关系好会减少家庭因素对流动儿童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影响,流动儿童拥有较高的安全感会减少不好的亲子关系带来的影响,较高的安全感对流动儿童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本研究通过家庭因素、安全感、亲子依恋三个维度来深入了解影响流动儿童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因素,对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和流动儿童的相关政策建议提供了理论依据。 |
语种 | 中文 |
页码 | 67 |
源URL | [http://ir.psych.ac.cn/handle/311026/29216] ![]() |
专题 | 心理研究所_健康与遗传心理学研究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王薇. 流动儿童自我同一性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2.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心理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