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喀斯特地下水文系统物质循环的地球化学特征——以贵阳市和遵义市为例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郎赟超
答辩日期2005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导师刘丛强 ; 赵志琦
关键词喀斯特 地表/地下水 水化学组成 水-岩反应 污染特征 锶同位 素 氯同位素 硫同位素
其他题名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ycling of substances in karstic ground water system: A case study from Guiyang and Zunyi Cities, China
英文摘要

博士论文工作主要开展了喀斯特地区(贵阳市和遵义市)地下水文系统的水地球化学特征变化、喀斯特水文系统的水-岩作用、喀斯特地区人为活动对地下水的影响、喀斯特地区"三水"传输、转化以及相互作用过程特征的研究。研究成果发现:喀斯特地区地表和地下水中溶解态Ca2+, Mg2+, HCO3-, SO42-离子占离子总数的80%以上,主要与喀斯特地区碳酸盐岩(石灰岩和白云岩)的化学风化作用有关;地下水和地表水中硫酸盐离子含量较高,δ34S值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认为硫酸盐离子主要来源于含水岩层中石膏矿物的溶解、硫化物的氧化以及大气酸雨和城市生活排污输入;由硫化物氧化形成的硫酸以及酸雨参与了岩石的风化过程;地表/地下水中的K+, Na+, Cl-, SO42-, NO3-具有明显的人为活动输入特征,三氮和SO42-已成为两市城镇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指标,稳定同位素与化学组分变化结合可以很好示踪喀斯特地区地下水中污染物的来源和循环;岩溶地下水对地表水季节性地球化学组成变化的响应明显,说明喀斯特地区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交换比较活跃,地下水极易收到地表污染物的污染。上述结论揭示了人类活动对研究区域水文地球化学环境的影响、地表/地下水环境的质量现状、认识到喀斯特地区物质的水文地球化学循环的各种控制因素,为今后喀斯特地区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科学依据

语种中文
页码156
源URL[http://ir.gyig.ac.cn/handle/42920512-1/9265]  
专题地球化学研究所_研究生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郎赟超. 喀斯特地下水文系统物质循环的地球化学特征——以贵阳市和遵义市为例[D].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05.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球化学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