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马努斯弧后盆地中、酸性火山岩锂-钕同位素特征及其对岩浆源区组成的指示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左丽薇![]() |
答辩日期 | 2019-05 |
文献子类 | 硕士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授予地点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导师 | 黄朋 |
关键词 | 马努斯弧后盆地 俯冲作用 火山岩 锂同位素组成 |
学位名称 | 理学硕士 |
学位专业 | 海洋地质 |
英文摘要 | 马努斯弧后盆地是一个活跃的弧后伸展扩张区域,受到所罗门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双重俯冲的影响,所涉及的俯冲作用过程及相应岩浆作用极为复杂。因此,通过地球化学方法,揭示马努斯岩浆活动的物质来源和演化规律,对于认识俯冲带壳-幔物质循环、弧后盆地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所使用的样品来自“科学号”考察船执行的201501海上调查航次,借助水下机器人获取东马努斯弧后盆地产出的火山岩样品。样品岩性为玄武质安山岩和英安岩等,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全岩主微量元素及Li、Nd同位素的测试分析;结合前人数据和研究区地质特征,重点探究锂元素、同位素在俯冲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行为,为深入全面地认识俯冲带物质循环奠定基础。 根据马努斯盆地东部火山岩的常量元素组成,本文认为马努斯盆地火山岩样品主要形成于岩浆分离结晶作用,其分离结晶的矿物可能包括橄榄石、辉石、斜长石、钛铁矿及磷灰石。样品微量元素组成显示,其稀土元素分布为轻稀土富集型,且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流体活动性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上述微量元素组成特征表明,马努斯盆地东部火山活动的岩浆源区明显受到俯冲组分的影响。 本次Li同位素组成研究显示,马努斯盆地东部火山岩Li同位素组成较为均一(0.2-6.1‰),变化幅度较小,随岩浆结晶分异演化程度没有明显变化。此外,马努斯盆地Li同位素变化明显受到俯冲组分的影响, Li同位素组成可作为盆地俯冲过程中流体和岩浆演化的优良示踪指标。 样品的143Nd/144Nd在0.512994~0.513027之间,与马努斯扩张中心MORB和新不列颠岛弧熔岩是相似的,根据样品的Li、Nd同位素相互关系可知,东马努斯弧后盆地火山岩主要来自于亏损地幔、俯冲蚀变洋壳和俯冲海底沉积物。 |
学科主题 | 地球科学 ; 海洋科学 |
语种 | 中文 |
目次 | |
页码 | 59 |
资助项目 | 973 project[2011CB411908] |
源URL | [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56894] ![]() |
专题 | 海洋研究所_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左丽薇. 东马努斯弧后盆地中、酸性火山岩锂-钕同位素特征及其对岩浆源区组成的指示[D].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9.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